首頁 -> 台灣

通說:每天10萬例,“大生意”暴發

分享到:
2022-05-08 11:55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新聞網5月8日電   台灣新冠疫情持續升溫,並呈現多點暴發,台灣各地也陸續傳出確診,由五一節前的單日新增1萬例,短短一個星期內,至5月7日單日新增已突破4萬例。但繼早前的“疫苖之亂”後,近期再出現“快篩之亂”,由於民進黨當局大搞快篩實名制,市民要大排長龍才能買到快篩,當局大搞快篩"饑餓營銷",也被質疑有“以疫謀利”之虞。

hk_c_image.png

台灣這一波疫情從4月初開始延燒,只花了大約兩個星期,病例增加數以倍數上升,至今,本土病例確診者已超過30萬人,已出現防疫基層體系崩壞,醫療體系陷入左支右絀困境,衛福部並預估5月11日新增病例將達到每天10萬例。參照全球其他地方疫情的時間軸,台北市長柯文哲預估台灣將有400萬人染疫,16萬人要進入加護病房治療,4萬人死亡並不誇張。

台灣過去兩年防疫本來可圈可點,個案一直在可控範圍,或許正因如此,令民進黨當局對病毒出現麻痹,因而掉而輕心。台當局更大搞所謂“新台灣模式”防疫策略,官員一度透露將於6月開放觀光入境,但當時本土病例數已逐漸增加,社會對此時放鬆管控心存疑慮,但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不以為然,新增病例數很快飈增起來,民心漸漸浮動。

盡管防疫形勢嚴峻,但指揮中心依然拒絕進入三級警戒,更沒有即時收緊防疫措施,導致疫情一發不可收拾。相反,繼“3+4(3天居家隔離期滿快篩陰性後,進行4天自主防疫)”後,陳時中又宣佈,5月9日零時起入境隔離檢疫天數從“10+7”縮短為“7+7”,以1人1戶為條件,若無法符合須入住防疫旅館檢疫,入境時進行PCR檢測,第7天居家檢疫期滿快篩一次。另外,6月起可能有條件同意“以篩代隔”,即打滿三針疫苗的人,可以以快篩取代居家隔離。

分析指,在病例不斷增加之際,居家隔離天數卻不斷縮短,突顯當局對於疫情已無能為力。前民進黨“立委”沈富雄認為,台灣今日疫情之亂來自快篩及“3+4”,完全是人謀不臧,而非病毒之過。

hk_c_image.png

近日台灣疫情急遽升高,由於確診人數急增,醫院超載提高就醫門檻,孩童也未施打疫苗,造成人心惶惶。尤其是防疫的器材都比外地貴,民眾難免質疑有人借疫情發財,殘民以自肥。

現時,台灣民眾最缺的快篩試劑,卻屢屢傳出民進黨搶標分肥進口商機的消息。其中,更出現“小吃店變身生醫公司”,以兩百萬元(新台幣,下同)資本額吃下十六億元大單的奇聞。在負責人的欠債紀錄被揭發後,該公司立刻宣佈“棄單”,陳時中還為其喊冤,聲稱這對“殷實企業”不公。

hk_c_image.png

這波快篩試劑進口,一再出現綠營友好企業率先獲准的消息,手法毫不遮掩。相形之下,前台灣衛生署長楊志良早就申請要捐贈一千萬劑快篩試劑,卻屢遭衛福部刁難阻擋。楊志良捐的是中國大陸製造的快篩試劑,獲有歐盟的核准證明;而衛福部刁難的藉口則是,進口試劑必須檢附美、加、澳大利亞的核准證明,不接受歐盟核准證明,明顯又是以政治淩駕抗疫。

事實上,直到4月中旬疫情再度暴發之際,台灣新冠快篩劑的市價仍高達每劑300元。但全球不少先進國家及地區已提供免費快篩劑給急需民眾,一般市價也都遠低於台灣,許多在40元左右。即使民代多次反映價格太高,台灣行政機構卻對此毫無作為。陳時中還為廠商的高價捍衛,說因台灣市場小,無視於其他更小市場的更低售價。

目前,疫情惡化到每日數萬例,預計台灣未來可能高達三分一民眾染疫,對篩檢需要也大增,台當局才開始征用本地快篩劑,並在各方疾呼下控制價格為每劑100元,採“實名制”限購,但由於各地的藥房獲分配不均,各大藥局大排長龍,導致民怨四起。

正如島內分析指,檢視疫情以來民進黨當局種種作為,都是先讓民眾恐慌性採購,物資不足後再以當局名義介入採購、分配,一方面美其名曰是照顧民眾,另一方面又把廠商抓在手上。問題是,當局用來買快篩劑的錢不也是民眾的納稅錢?當局用民眾納稅錢買的快篩劑,還要民眾自己花錢再買,真是剝兩層皮,怎麼想都是在“坑”民眾。

還有分析認為,民進黨之所以在社會還沒有做好准備的情況下就決定要“與病毒共存”,出發點還是政治考慮,害怕疫情會變成影響年底選舉的變量,所以幹脆讓它這個“炸彈”現在先引爆。等到年底選舉時疫情趨緩,一方面可以排除對其選情的負面效應,同時還可以繼續吹捧自己抗疫成功的"神話",只是不知道台灣百姓又要付出多少代價。(作者 周文菁)


【編輯:周文菁】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