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歡山武嶺寒訓基地 台軍唯一雪地作戰訓練中心分享到:
![]() ![]() ![]() ![]() ![]() ![]() 台灣合歡山不光有滑雪場,還有個“寒地作戰訓練中心”,專門訓練台軍滑雪、雪地求生和戰技,迄今仍是台灣地區唯一保存雪地、高寒地作戰訓練能量的基礎設施。 合歡山雪訓基地 圖源:台灣《中國時報》 中橫公路開工後,台灣地區防務部門發現合歡山雪量充足、積雪期長且地形適合,謀劃“反攻大陸”在東北、西南山區作戰之需,軍方也籌劃在合歡山區設立雪訓基地,訓練軍人在雪地行進滑雪及相關求生技能,由於此構想明顯就是為了“反攻大陸”,目標針對性及攻擊性太強,立刻遭到美軍反對。 盡管碰了釘子,但台灣方面仍加速籌設寒訓中心,積極研究合歡山周邊地理環境,搜集海拔、溫度、降雨、地基面積、水源及後備支持等重要條件,最後從合歡西峰西側(今華岡附近)、日新岡地區及石門地區3個預定地點中,選擇了丙案的石門地區“合歡谷”,巧合的是,這個地點也是日據時代總督府集結軍警,準備大規模攻打台灣太魯閣民族的地方。 1961年在美軍默許下,台軍正式成立陸軍寒帶訓練中心,根據當時台灣防務部門規劃,在每年12月至翌年2月共3個月的寒訓期間,以每月1梯次訓練1個步兵營進度,每年即可輪訓出1個具有寒地攻擊能力的步兵團。 隨著兩岸開放交流,所謂“反攻”的想法早已不復存在,但台軍陸軍航特部特訓中心每年仍在武嶺寒訓基地推出高寒地作戰師資班、高寒地救援訓練班等訓練;另外,台軍陸軍10軍團裝甲586旅,也會在雪季期間將2部CM-21甲車派駐在此,讓官兵熟悉在零下的冰天雪地裏操控、行駛甲車。 30年前曾在合歡山接受雪訓的58歲陳姓退休軍官說,當時碰上大雪很興奮,但接著卻迎來痛苦的訓練歷程。雪地寸步難行,訓練時,還得背著笨重的雪地裝備,穿著俗稱“熊掌”的厚重鞋子,以最敏捷的速度走路,還得學會將雪煮成飲用水,及在雪地中滑雪,過程雖然辛苦,如今回想起來卻是甜蜜的回憶。 曾在武嶺寒訓基地擔任教官10余年的邱世傑則說,寒訓的內容不單只有滑雪,還包含如何在高山缺氧的環境下生存、行走結冰地形、寒地著衣方式及高山搜救等,雖然合歡山的雪況不如以往,積雪厚度也不適合滑雪,但其他的寒訓內容仍保留迄今,持續貯存雪地作戰及訓練能量。 【編輯:胡雪石】
|
視頻更 多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