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台灣問題的“破窗效應”香港中通社12月6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殷田靜子)繼波羅的海三國的國會議員及歐洲議會代表團訪問台灣後,斯洛伐克43人訪問團5日抵台進行為期5天訪問。受訪學者指出,歐洲與台灣的交流已從民間走向官方層面,打破了以往的固有現狀,這是對中國的惡劣挑釁。 資料圖。圖源:大公報 此次斯洛伐克訪問代表團由其經濟部政務次長佳雷克率領。台“外交部”表示,這是自斯洛伐克2003年在台設處以來,首度派遣規模和層級都具代表性的重要官員訪台,意義重大。值得注意的是,訪問團乘坐的機身印有斯洛伐克的國徽和國名,島內炒作這傳遞出台灣與斯洛伐克是“準官方關系”,具有“政治意涵”。 斯洛伐克從前鮮少在涉台事務方面發聲,但自2019年開始,斯洛伐克逐漸出現“挺台”聲量:2019年5月,20多位國會議員致函世衛組織秘書長譚德塞,力挺台灣參與世衛大會;2020年8月,捷克參議長訪台後,斯洛伐克總統恰普托娃發文表示支持;2021年8月,加碼捐贈台灣新冠疫苗…… 為何斯洛伐克近年來提升對台關系?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中歐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簡軍波6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指出以下三點:最主要的原因是大環境的變化,一方面歐盟在台灣問題上正一步步試探中國“紅線”;另一方面,美國在背後的慫恿、鼓舞和支持,因為這些小國在安全上依賴美國,他們會積極回應美國的訴求。 第二,與斯洛伐克國內政局的變化有一定關系。斯洛伐克2020年國會選舉後,國內政局發生很大變化,某些政客為了迎合選民,或是整個歐洲的民意基礎的變化,在反華立場上越來越明顯;第三,台灣一直在中東歐小國持續耕耘和經營,構建人脈。 今年以來,歐洲多國的議會代表團訪問台灣,如法國參議院友台小組主席李察(Alain Richard)10月訪台;歐洲議會代表團一行13人11月3日訪台;波羅的海三國的國會議員11月28日共同訪台。另外,台“外長”吳釗燮10月以官方身份首度訪問捷克與斯洛伐克等國…… 隨著歐洲多國與台灣的互動增加,這種形式會否在歐洲形成“破窗效應”? 簡軍波說,這要看這個“窗戶”指的是什麽。從歐盟角度來看,以前從未派出“副部級”及以上層級官員訪台,現在斯洛伐克經濟部次長訪台,已經突破了原有的現狀和原則,從民間交流向官方交往的方向發展。這是對中國非常惡劣的挑釁。 作為歐盟“雙引擎”核心的德法兩國,近來國會也不時傳出要加強與台灣合作以對抗中國的聲音,“破窗效應”未來是否會擴大? 簡軍波認為,倒不至於擴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因為大國涉及的利益會更多。例如德國和法國,他們與中國的經濟聯系非常深厚,其政客會顧及到雙邊關系的穩定性,以及其自身利益,不會輕易改變整體的對華立場。雖然歐盟正強調提升價值觀的獨立自主性,但也不可能完全放棄其經貿利益。因此他們不會像這些小國一樣,走向不可控制的地步。 歐洲以往在台灣問題上表現得並不積極,自中美關系惡化以來,尤其是拜登上任之後拉攏盟友對抗中國以來,歐洲似乎越來越“追隨”美國,迅速提升與台灣關系。 簡軍波強調,歐洲現在已被卷入到中美對抗當中,但仍大體可以保持自身的獨立性和自主性。一方面,歐洲在價值觀和地緣政治方面與美國有共通性,但在防務領域和經貿領域也有自己獨特利益,整體上歐洲試圖追求自主性和獨立性;另一方面,歐洲與中國在經貿領域又有密切聯系。因此,歐洲需要在維護歐美同盟、追求戰略自主和在對華關系中維護自身利益等多個維度間保持平衡,不能與中國走一條完全對抗的道路,也不可能完全跟著美國走。 【編輯:馬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