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台灣勞工或受美關稅衝擊 當局紓困政策引質疑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4月24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施鑫岳)美國關稅政策衝擊下,台灣恐有10萬餘名勞工受影響。對於民進黨當局近日核定的新台幣880億元“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不少中小企業直言,補助遠遠不够,且憂心“看得到吃不到”。 圖為台北街頭。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綜合台媒報道,台灣中小企業數量龐大,抗風險能力弱,勞工受衝擊的可能性也更大。“關稅大棒”下,預計機械、汽車零組件、塑膠等傳統產業將受到較大衝擊。 台灣人力資源機構近日發布的調查顯示,面對美國濫施關稅造成的危機,台灣有58.8%的勞工擔心任職企業因此實施無薪假,超過90%擔憂物價上漲,同時亦有33.3%的企業坦言今年可能開展人力縮編或“遇缺不補”。 面對關稅風暴及由此可能造成的產業危機、失業問題,民進黨當局日前核定880億元產業支持方案,聲稱預估1.2萬家企業受惠,希望減少產業衝擊、提升產業競爭力、強化產業韌性、開拓多元市場等。不過,該紓困政策卻引發輿論質疑。 台灣各界的憂慮,首先是880億元補貼能起多大作用。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指出,2024年台灣對美出口達1114億美元,880億元新台幣約相當於27億美元,不到四十分之一,補助實在有限。台灣華梵大學特聘教授杜震華撰文指出,全台約有16萬家製造企業,這次“對等關稅”影響廣泛,如以總額880億元計算,平均每家企業只能獲得55萬元,可說是無濟於事。 台灣三三企業交流會理事長林伯豐表示,美國關稅政策反覆無常,企業無所適從,全球經濟與產業發展不確定性增強。台灣海基會前代理董事長許勝雄稱,此次關稅風暴可能讓很多中小企業支撐不下去,當局紓困方案應再加碼兩倍、三倍。彰化縣長王惠美認為,880億元杯水車薪,應思考如何讓廠商利用“緩衝期”開發新市場。 此外,紓困政策也缺乏清晰指引,不少傳統產業的中小企業擔憂補助“看得到吃不到”。台灣機械公會代表指出,當局提出金融紓困措施,若一些廠商沒有抵押品或先前已有貸款,紓困方案是否還能適用? 有廠商代表呼籲,業者要的不只是一次性的“撒錢補貼”,希望後續能出台長久方案。杜震華也指出,每次遭遇產業危機,民進黨當局提出的應對方案幾乎雷同,救助方案的設計能力有很大改善空間。(完) 【編輯:馬華】
|
視頻更 多
香港救援隊緬甸地震搜救背後的故事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