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中國多維力量馳援緬甸強震災區展現大國擔當

分享到:
2025-03-30 21:13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3月30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關秀英當地時間3月28日,緬甸發生7.9級強烈地震,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損毀。截至30日,緬甸政府報告死亡人數已超過1644人,傷者超過2400人,且數字仍在持續上升。這場地震是緬甸近百年來最具破壞力的一次自然災害,給這個因內戰而長期陷入困境的國家帶來了新的挑戰。地震發生後,中國政府迅速反應,向國際社會展現了強大的中國救援力量。

根據新華社等媒體報道,中國向緬甸派出了至少三支專業救援隊參與現場救援工作。第一支是來自雲南的37人救援醫療隊,於29日清晨從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出發,當日上午抵達仰光國際機場。這支隊伍攜帶了包括生命探測儀、無人機、地震預警系統和便攜式衛星通訊設備在內的先進救援裝備;第二支救援力量則來自民間救援組織——藍天救援隊雲南分隊,16名隊員於29日通過雲南瑞麗邊境檢查站的“綠色通道”進入緬甸北部木姐市,攜帶醫療物資和救援設備參與當地救援;第三支則是公羊救援隊,由16名USAR(城市搜索與救援)隊員組成的偵搜力量,攜帶地震搜救裝備,28日從杭州緊急趕赴泰國曼谷和緬甸震中區域,開展人員搜救工作。

 3月29日,中國救援隊抵達緬甸仰光國際機場。(圖源:新華社)

此外,中國還額外派遣了其他救援力量。例如,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9日派出了一支51人的救援隊前往緬甸災區。綜合來看,截至30日,中國至少有四支明確的救援隊伍在緬甸當地參與行動,總人數超過100人。這一規模顯示了中國在短時間內調動多層次救援力量的能力,從政府主導的專業隊伍到民間組織,再到特別行政區的支援,形成了一個全方位的救援網絡。

3月29日, 香港特區政府派出救援隊赴緬協助救災。(香港中通社圖片)

救援隊的成果與影響

中國救援隊在緬甸的救援行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以雲南救援醫療隊為例,這支隊伍於30日凌晨5時,在內比都一家醫院廢墟下成功救出一名被困近40小時的老人。這是該隊抵達災區後救出的第一名受災民眾,標誌著中國救援力量在最前線的實戰能力。

雖然目前公開報道的具體救援人數有限,但從中國救援隊的裝備和行動效率來看,其影響遠不止單一案例。雲南救援醫療隊攜帶的生命探測儀和無人機等設備,能夠在廢墟中快速定位被困者,而藍天救援隊則以其靈活性和經驗豐富的民間救援人員,補充了政府隊伍在偏遠地區的搜救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緬甸當地的救援環境極其複雜。道路、橋樑受損,機場控制塔倒塌,通訊和互聯網中斷,大型挖掘機械不足,這些因素都極大限制了救援進度。然而,中國救援隊憑藉先進技術和快速部署,成為國際救援力量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其他國家的救援行動提供了借鑒。

除了直接派遣救援隊,中國政府還通過大規模的物資和資金援助,為緬甸抗震救災提供了堅實後盾。據中國外交部消息,中國承諾提供1億元人民幣(約1378萬美元)的緊急人道主義援助,這筆資金將用於採購災區急需的物資,包括帳篷、毛毯、急救包、食品和飲用水等。首批援助物資已於29日開始準備,計劃於31日啟運,通過11輛貨車運往災區。此外,中國還額外提供了80頂帳篷和290條毛毯的首批物資,於29日送達。

分析認為,中國救援隊在緬甸地震中的表現,既是其實力和專業性的體現,也反映了其在國際人道主義事務中日益重要的角色。作為緬甸的鄰國和長期合作夥伴,中國的快速響應不僅幫助減輕災難影響,也進一步鞏固了中緬“胞波”情誼。同時,這次救援行動展現了中國從政府到民間的協同能力,為未來類似跨境救援提供了模式。(完)

【編輯:李冉】

視頻

更 多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這些技術關乎人民幸福"——中國數字基建出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哪吒3》將全部由AI剪輯?哪吒項目執行製片人帶來解答
被問及投資者為何選擇香港 陳茂波這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