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驚蟄“打小人”:傳統習俗在香港現代都市的生命力

分享到:
2025-03-05 21:21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3月5日電  題:驚蟄“打小人”:傳統習俗在香港現代都市的生命力

香港中通社記者張明臻

“邦!邦!啪!啪!”香港銅鑼灣鵝頸橋下,這一天香火鼎盛,遠遠就能聽到大力的、此起彼伏的拍打聲音,這是正在進行已有數百年歷史的“打小人”習俗。

3月5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古人認為驚蟄昆蟲甦醒,可能帶來病害;因此這一天會有驅蟲避害、“打小人”驅趕霉運、吃“梨”遠離疾病等習俗。

香港“打小人”已有數百年歷史,具體起源難以考證,一般認為可追溯至中國古代的驅邪儀式。這一習俗在廣東地區尤為盛行,後傳入香港成為當地文化的一部分,保留至今,並成為遊客打卡點之一。

打小人儀式地點考究,一般在三叉路口、橋底、山邊等地方進行。除了最大規模的鵝頸橋,油麻地榕樹頭、上環廣福義祠等都有職業“打小人”。澳門新橋大興街石敢當前、台灣南投龍華宮千手觀音廟都有“打小人”活動。 

3月5日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驚蟄”,香港灣仔鵝頸橋下聚集了不少街坊市民前來“打小人”,借以驅除厄運趕走“小人”祈求平安。(香港中通社記者 許其皓攝)

具體而言,要用清香和蠟燭奉神,再將委託人姓名八字寫在百解靈符上,在小人紙寫“小人”或“是非精”等字眼,再將小人紙放在磚頭上邊唸咒邊拍打至破爛,最後還要祭白虎、撒芝麻、擲筊等步驟。

“打小人”也有一些禁忌,如不能指名道姓,會“反噬”;孕婦不能參與,打小人的對象也不能是孕婦等。

記者當日在鵝頸橋下見到,不少“打小人”攤位都由老婆婆負責,打的時候口中會念念有詞。口訣也非常豐富,如“打你隻小人手,打到你有錢唔識收”等。

有的攤位會擺出“香港特區政府發牌”的字樣,證明是合法活動,標價50港元每人。但記者了解發現,這其實只是一般的商業登記,如其他個體攤販一樣,需申請牌照及交稅,不過業務性質上可以明確寫“打小人”。

2009年,打小人習俗登上美國《時代雜誌》,成為“亞洲最佳事物”。記者觀察到個別攤位有中英雙語介紹,也有不少外國遊客對這一傳統習俗充滿好奇,拿出攝影機拍攝。Vanessa對記者表示,在時代廣場周圍看到這個感覺很神奇,不過認為儀式很有自己的道理,但她不敢嘗試。

遊客陽女士認為,中國除了現代基本沒有什麼心理健康醫生,打小人的老婆婆們也算是舊時代“中國特色心理醫生”。市民許先生就說,自己今年犯太歲,母親耳提面命要自己一定要來,保個平安。

“打小人”被視為一種心理宣洩方式,幫助釋放壓力,祈求平安。“打小人”等傳統在香港的保留,也展現了傳統習俗在現代都市中的獨特生命力。(完)

【編輯:李冉】

視頻

更 多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這些技術關乎人民幸福"——中國數字基建出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哪吒3》將全部由AI剪輯?哪吒項目執行製片人帶來解答
被問及投資者為何選擇香港 陳茂波這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