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總統卡特與香港的情緣香港新聞網12月30日電 當地時間29日,美國第39任總統吉米·卡特(Jimmy Carter)在佐治亞州普萊恩斯家中辭世,享年100歲。這位溫文爾雅的政治家和人道主義者,因其在國際和平、社會正義和人道事業上的貢獻而備受尊敬。鮮為人知的是,卡特總統與香港也有著一段深厚的情緣,這份情緣貫穿了他的一生,留下了許多難忘的瞬間。 初識香港的特殊訪問 1924年10月1日出生的卡特,對中國的認識可以追溯到他小時候。 卡特在大蕭條時期的佐治亞州農村長大,他的父親詹姆斯·卡特是一名花生種植者和倉庫管理員,母親莉蓮則是一名護士。卡特自幼在家鄉街頭賣煮花生,并幫家人耕種土地。 他的舅舅曾在美國海軍服役,駐扎在中國,時不時給年幼的卡特寄來明信片,他對中國的最初記憶就來自於香港,并由此喜歡上了中國。 這位前總統於 1949 年以一名年輕的海軍軍官的身份首次訪問了香港。2011年當他應香港浸會大學之邀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再度來到香港時,在工作日記中披露了這段經歷。 摘自2011年卡特工作日記(圖源:卡特中心) “這(香港)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特別的地方。我從小就對香港產生了興趣,因為我的叔叔湯姆·戈迪(Tom Gordy)從這里寄來了信件和禮物,他在海軍服役。後來,在 1949 年,我乘坐我的第一艘潛艇訪問了該地區,至今仍有許多海灣、街道、人力車和其他場景的照片。” 據卡特回憶,香港的繁忙港口、鱗次櫛比的高樓,以及中西文化交融的獨特氛圍令他驚嘆不已。特別是在維多利亞港的游船夜宴上,他深刻感受到香港的活力與包容性。他在日記中寫道:“香港是一座橋樑,連接著東西方的文化,也連接著人們的心靈。”這一評價,後來被無數香港人引為驕傲。 與香港的情緣不斷 1979年,卡特總統成為首位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美國總統,在中美關係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卸任總統後,卡特於1982年創立了卡特中心(The Carter Center),致力於全球疾病防治、選舉監督和人道主義援助。卡特與香港的關係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新的階段。 1979年,鄧小平訪美,會見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圖源:卡特中心) 2003年,香港爆發嚴重的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卡特中心迅速伸出援手,為香港提供了大量的醫療物資和資金援助。據統計,卡特中心在那一年向香港的醫療機構捐贈了超過50萬美元的急需物資,并幫助協調國際醫療專家分享抗疫經驗。卡特本人在給香港衛生署的一封信中寫道:“香港的堅韌精神讓我深受感動,我們願與你們一同面對這一挑戰。”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香港紅十字會與卡特中心合作,籌集了超過1000萬港元,用於在四川災區建立臨時醫療中心和提供心理援助服務。多年來,卡特中心還通過獎學金和實習機會,促進了香港青年與國際社會的交流。 作為推動中美關係正常化的關鍵人物,卡特始終認為香港在中美交流中扮演著重要角色。1984年,中英簽署關於香港前途問題的《中英聯合聲明》,卡特對此表示高度關注,并公開支持香港的“一國兩制”框架。他認為,這一安排是維護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的重要保障。 在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卡特曾接受香港媒體的專訪。他在採訪中提到:“香港是世界的窗口,也是中美合作的重要紐帶。我相信,香港的成功將是中國和世界關係持續發展的象征。”卡特的言論在當時被廣泛傳播,成為許多香港人對未來懷抱希望的力量來源。 如今,卡特雖已離世,但他與香港的情緣卻將被銘記。這位百歲老人用一生踐行了和平與仁愛的理念,而香港,這座中西交匯的城市,也曾在他的生命中留下了深刻印記。(完) 【編輯:錢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