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宮館舉辦“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特展分享到:
香港新聞網12月10日電 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10日宣佈,將於12月18日呈獻特別展覽“當紫禁城遇上凡爾賽宮──十七、十八世紀中法文化交流”。適逢中法建交60周年,由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故宮博物院與法國凡爾賽宮聯合主辦展覽,是香港首度同時展出紫禁城及凡爾賽宮兩大世界遺產的重要文物。 來自故宮博物院與法國凡爾賽宮凡的近150件瑰麗珍寶已抵達香港,並由三家博物館的研究策展與文保團隊檢查狀況及布展。 展覽聚焦於十七世紀下半葉至十八世紀期間,中法宮廷在文化、藝術、科技等領域互相仰慕、啟發與交流的歷史。是次展出文物種類多元,不僅有宮廷肖像以及精美絕倫的瓷器、玻璃器、琺瑯器、紡織品等展品,亦涵蓋書籍、科技儀器等珍品。 展品包括九件中國國家一級文物,以及凡爾賽宮近年來收入的珍藏,其中大部分展品更是首次在香港展出。 故宮博物院的重點展品之一是,1783年製的菊花紋壺背後有一段“中國訂製,法國製造”的工藝交流故事。此壺過去一直被以為是廣東官員送給清廷的貢品。然而,近年來故宮博物院專家在其底部發現了一個細小的紅色款,為十八世紀法國著名琺瑯工藝師約瑟夫·科托(1740–1812年)所署。此壺為乾隆帝(1736–1795年在位)所珍藏,成為中法工藝與審美交融的一件代表作。 法國凡爾賽宮的重點展品包括,香水噴泉(1736–1743年)是法國宮廷收藏並裝飾中國瓷器的代表之一,也是當今已知唯一法國國王路易十五(1715–1774年在位)擁有的中國瓷器,曾放置在他的衣櫃內。這件仿哥釉瓷瓶由中國景德鎮瓷工製造,精美的銅鍍金飾件則可能根據法國工匠的圖紙在法國製作,展現華麗的洛可可藝術風格,讓這件瓷瓶成為中法文化交流融合的見證。 以及,乾隆帝瓷板像(1776年)的圖像基於意大利耶穌會士潘廷章(1733–1812年)在清宮所製的乾隆帝畫像。路易十六(1774–1792年在位)於1776年獲得此瓷板像,並將其掛在凡爾賽宮書房內。據說他之後又收入一件相同的瓷板像,作為外交禮物贈予乾隆帝。(完) 【編輯:張明臻】
|
視頻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
【通講壇】特朗普與周受資會面,TikTok禁令會有轉機嗎?
在香港見到兩個“劉雯”?國際超模教你合影秘訣
香港六大部門反恐演習 現場控制“恐怖份子”!
李家超:習主席講話指明方向 政府將與社會一同奮發改革
李家超夫婦落區中環灣仔 與市民共同感受聖誕氛圍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