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中國首個國家空間科學規劃發佈

分享到:
2024-10-15 10:36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0月15日電 今天(10月15日)上午,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國科學院、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聯合發佈了中國首個國家空間科學規劃《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圍繞中國空間科學發展的基本原則、發展目標、以及至2050年中國空間科學發展路線圖等內容進行了闡述。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丁赤飈介紹,《國家空間科學中長期發展規劃(2024—2050年)》,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中國空間科學任務部署、開展空間科學研究的依據。該規劃由來自科研院所、高校和行業部門等相關領域的500多位專家學者歷時2年多,在廣泛征求和吸納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的基礎上形成。

規劃明確了中國空間科學發展的基本原則。即堅持四個面向、堅持統籌協同、堅持開放合作。

資料圖:北京時間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發射圓滿成功。  香港中通社圖片

具體來說,規劃明確了中國空間科學發展的總目標是:梯次布局和論證實施國家空間科學任務,統籌和強化任務驅動的基礎研究,打造空間科學高水平人才隊伍,不斷取得具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標誌性原創成果,實現空間科學高質量發展,躋身國際前列,成為空間科學強國。

中國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學主題和17個優先發展方向

主題1“極端宇宙”。主要是探索宇宙的起源與演化,揭示極端宇宙條件下的物理規律。該主題下的優先發展方向包括:暗物質與極端宇宙、宇宙起源與演化、宇宙重子物質探測。

主題2“時空漣漪”。主要是探測中低頻引力波、原初引力波,揭示引力與時空本質。優先發展方向是空間引力波探測。

主題3“日地全景”。主要是探索地球、太陽和日球層,揭示日地複雜系統、太陽與太陽系整體聯繫的物理過程與規律。優先發展方向包括:地球循環系統、地月綜合觀測、空間天氣探測、太陽立體探測、外日球層探測。

主題4“宜居行星”。主要是探索太陽系天體和系外行星的宜居性,開展地外生命探尋。其優先發展方向包括:可持續發展、太陽系考古、行星圈層刻畫、地外生命探尋、系外行星探測。

主題5“太空格物”。主要是揭示太空條件下的物質運動和生命活動規律,深化對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等基礎物理的認知。該主題下的優先發展方向包括:微重力科學、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空間生命科學。

至2050年,中國空間科學發展路線圖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至2027年

運營中國空間站,實施載人月球探測、探月工程四期與行星探測工程,論證立項5~8項空間科學衛星任務,形成若干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原創成果。

第二階段 2028—2035年

繼續運營中國空間站,論證實施載人月球探測、月球科研站等的科學任務,論證實施約15項空間科學衛星任務,取得位居世界前列的原創成果。

第三階段 2036—2050年

論證實施30餘項空間科學任務,重要領域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完)

【編輯:丘志彬】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