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自殺人群年輕化 專家籲全面採用公共衞生措施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9月15日電 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15歲或以下兒童和青少年的自殺率,由前年0.9升至去年2.9。該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數據顯示10宗學童自殺個案,只有4成有抑鬱情況,需要全面採用公共衞生方向應對。 家長要多關注兒童精神快樂。(中通社圖片) 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最新研究顯示,去年本港年青人自殺情況較前一年更值得關注,特別是15歲或以下女生增幅令人憂慮,由2022年的兩人大幅增至去年16人,年輕化情況也是一個很大挑戰。研究發現自殺學童並非單一問題,去年的20多宗15歲或以下自殺個案中,有一半來自單親或離婚家庭,顯示有關家庭背景的學童,需要更多關注和支援。 葉兆輝表示,希望社會不要將學童自殺與“精神科求診”視作對等,研究顯示10宗學童自殺個案,只有4成有抑鬱情況,需要全面採用公共衞生方向應對。對於“三層應急機制”正進行檢討,他說一個有效的支援系統,能夠令老師、校長有信心和能力處理學童自殺問題,但檢討後的應對方向仍需要討論。 他又認為當局需要虛心全面檢討相關政策,深究有關問題,又指,學生容易受學業和人際關係壓力影響,但強調學業成績不能直接代表個人成敗,學校和老師等多方須繼續合作,打造“幸福校園”,令學生喜歡上學,並感到被人接納。 出席同一節目的輔導教師協會主席何玉芬表示,認同機制對學校有很大幫助,但建議避免只收窄針對“應急”個案,將機制恆常化。認為學校多舉辦不同活動,讓學童感到快樂,有助改善學童精神健康。 她指出,教育界正努力嘗試新的教育方法,透過科技互動學習取代以往的單向教授,培養學生成為主動的學習者。 何玉芬又說,很多家長理解不應該安排子女參與過多課外活動,不應與其他人比較,令子女壓力大增。 (完) 【編輯:錢林霞】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