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馬“舞獅”聯合申遺意義大分享到:
香港中通社6月22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吳一帆)今年是中國、馬來西亞建交50周年。根據兩國近日發布的聯合聲明,兩國除了將延長自去年12月實施的互免簽證政策,還將聯合申請將“舞獅”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一聯合“申遺”舉動背後,蘊含著怎樣的文化淵源和時代意義? 香港長洲舉行舞獅表演。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聯合聲明指,中馬雙方讚許“舞獅”成為兩國共享的歷史文化,將共同保護該文化遺產。 舞獅在中國古時又稱“太平樂”,歷史可追溯到東漢。獅在中國傳統民俗被視為象徵吉祥如意、威武忠勇等的瑞獸。舞獅者著色彩艷麗醒目、造型誇張的獅狀造型服飾,做舞蹈及武術動作,模仿獅子跳躍起伏或是招人喜愛的情態,給觀眾帶來難得的視覺體驗。更兼配合熱鬧的鑼鼓音樂,頗能提振人心。中國的舞獅藝術發展為南獅(醒獅)、北獅(分“文獅”“武獅”)等多樣流派。 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高級講師葉德平接受中通社採訪時表示,華人是當今馬來西亞社會重要社群,而舞獅早已隨華人漂洋過海,在馬落地生根,成為廣受當地各族裔歡迎的華人傳統民俗。今年中馬宣布聯合為舞獅“申遺”,再度說明了中國同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深厚的歷史淵源,也見證了中馬鄰邦今日在文教方面的友誼。 葉德平介紹,早在中國明朝鄭和下西洋之時,就有典籍明確記載華人到達馬來西亞。清代鴉片戰爭後,今天中國廣東、福建兩省的許多華人南下馬來西亞開展貿易,其中不少憑藉勤勞智慧在當地成就基業,成為馬來社會受尊敬的大商人。“華人下南洋帶去很多習俗,舞獅得到長足發展,既源自這種藝術表演本身的魅力,也因舞獅者都擅長中華武術,這種技藝客觀上也給初到異鄉的華人作防身之用。”他說,當然大多數時候,舞獅是在華人的春節等傳統節慶上“烘托氣氛”,漸漸也因其藝術感染力而為整個馬來社會了解及至喜愛。 葉德平還表示,舞獅在中國歷史悠久,但這種古老藝術亦隨時空轉變得到豐富和發展。如馬來西亞華人就創造了高樁舞獅,酷似現代極限運動,觀賞體驗驚險刺激,更發展為國際賽事。 中馬聯合申遺的消息公布後,也得到各界人士好評。如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接受中通社採訪時表示,中馬聯合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將有助加強兩地以“舞獅”為媒,提升對彼此的關注,增進對彼此的了解,從而促進文化和旅遊的交流。 馬來西亞《光明日報》20日報道,馬來西亞檳城州旅遊及創意經濟行政議員黃漢偉說,“馬中聯手為舞獅申遺不僅肯定了舞獅在全球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重要地位,也為共同努力推廣,傳承及弘揚舞獅的文化價值提供了新的契機。”(完) 【編輯:王瑶】
|
視頻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