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美媒:美國以前批評中國“做得不够”,如今又批評中國“做得太多”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5月14日電 多家美國媒體此前報道稱,拜登政府最快將於本周宣布對華征收新的關稅,主要針對電動汽車等關鍵戰略產業。 對此,美國科技媒體Electrek當地時間12日發文稱,諷刺的是,中國經常被指責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做得不够”(作者在句末附上新聞鏈接: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任上指責中國在排放問題上“為所欲為”),而如今美國卻說他們在電動汽車和太陽能方面“做得太多”。 新華社資料圖片 這篇題為《對華征收關稅不是贏得電動汽車“軍備競賽”的方法——認真對待電動汽車才是》的文章稱,僅僅將競爭對手的產品價格提高并不是確保美國汽車保持競爭力的最佳方式,這不僅不會幫助到美國消費者和解決環境問題,也可能無法對美國就業產生淨積極影響,還會讓美國汽車製造業陷入虛假的安全感。 文章認為,中國電動汽車的崛起與1970年代石油危機期間日本汽車製造商在美國市場迅速擴張的情形非常相似,同樣地,僅僅將“更好的選項”拒之門外并不能推動美國工業的發展,反而使其更加自滿,而這種情況正在發生。 文章稱,美國與其在事實上禁止競爭對手向美國人提供經濟實惠的新型電動汽車,不如自己嘗試製造這樣的電動汽車。即使難以實現中國電動汽車那樣的價格,但通過明智的工業和材料政策、有針對性地補貼重要產業、重新調整稅收減免政策以鼓勵電動汽車上路等政策,可以在價格上提高競爭性。 文章稱,要打敗中國,靠的不是關稅而是更多的努力,美國必須停止施行那些“令人欣慰但考慮不周、行不通的”政策,致力於大規模的工業轉型,這樣才能趕上已經這樣做了十多年的中國。(編譯:李雪萍) 本文系香港新聞網編譯稿件,轉載請註明來源。 【編輯:李雪萍】
相關新聞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新加坡教授:對華關稅戰暴露美國製造業“軟肋” 中國要爭取產業話語權
Web3頂級音樂會香港開唱 黃貫中陳慧琳等大咖雲集
一場香港美聲慈善音樂會 奏響基層“閃耀之星”的藝術夢
過萬人一起吃盆菜是種什麼體驗?現場市民:場面震撼 氣氛很好
新加坡學者: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力恰恰在於它不夠高端 這能讓中國至少再吃10到20年紅利
四月的香港“科技含量”爆滿 最新科創產品和全球科技菁英齊匯聚
小鵬X9全球首場上市發佈會香港舉行 現場嘉賓大讚“中國智造”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