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中國與歐洲三國的文化緣

分享到:
2024-05-11 15:09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5月11日電 題:中國與歐洲三國的文化緣

香港中通社記者 吳一帆

5日至10日,中國國家元首近5年來首訪歐洲,到訪法國、塞爾維亞、匈牙利,受到當地華僑華人熱烈歡迎,續寫著中國尤其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與歐洲這三顆明珠的文化交流佳話。一直以來,這也顯著影響著社會現實。

圖片源自新華社

1964年1月,法國成為第一個同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國。今年適逢中法建交一甲子。現在巴黎十三區的唐人街已成為歐洲最大的華人聚居區。旅法華人唐女士11日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表示,近年來,見證法國當地舉辦了很多活動,都是對中法兩國文化交流有積極推進作用的。“例如,每逢中國農曆春節,法國各地都有相關慶祝活動,連很小的村子、街區都有。”

作為兩個文明古國和文明大國,中法人員往來源遠流長。且正如法國漢學家魏明德9日在北京參加第三屆“東西問智庫”對話活動時談到的,中法交流的特色,從一開始就重視科學、文學、藝術領域的交流,是一種文明對話。人文主義精神是中法交往的特點。

創辦於1866年的“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福建馬尾船政學堂已派遣優秀學生赴法留學。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後向法國派出大批公派留學生;20世紀90年代,隨著自費留學全面放開和公派留學改革,中國赴法留學人數進一步增多。這些留學生有的選擇回國發揮所長,有的留法發展。他們為中法在科技創新、醫療衛生及藝術、文化等諸多領域發展及兩國交流合作多有貢獻。

不僅如此,改革開放以來,傑出華人文化工作者也成為法國人的精神偶像。以文學領域為例,1988年,法國文化部邀請多位中國作家訪法,法國出版界同年出版《中國短篇小說集》,以1978年為起點,聚焦中國當代文學。近年來,中國作家劉震雲等被授予法蘭西共和國文學與藝術騎士勛章,以表彰其作品在法文世界產生的影響。

與中法相似,中國與塞爾維亞、匈牙利在民族文化、民族性格上存在許多共通點。所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這種源自文化深層的默契聯結,甚至能抵禦政治變遷的時代風雲變幻,牽引著中國與法、塞、匈三國始終走向愛好和平、著重民生的殊途同歸。

塞爾維亞自前南斯拉夫以來,一直是中國的“鐵桿兄弟”。近日一段在社交平台流傳的視頻顯示,一位中國遊客在塞首都貝爾格萊德打車前往中國駐南聯盟使館舊址,悼念1999年北約轟炸南聯盟中犧牲的3名中國人。一路上,當地司機一直對該遊客稱讚中國,稱中國人會緬懷逝者,“中國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國家之一”,“中國人對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塞爾維亞包括前南斯拉夫,我們小時候就會教我們向中國人學習,因為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和平的民族”。

今年是中國與匈牙利建交75周年。匈地處歐洲中部東西方文化十字路口,是首個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歐洲國家,秉持對華友好傳統。中匈在文化領域向來不缺乏彼此學習探索的熱情,匈是中國國家旅遊局設立辦事處的第一個中東歐國家。匈中雙語學校已成立近20年,是中東歐地區唯一一所使用中文和所在國語言教學的公立全日制學校。近年來,中文學習熱在匈不斷升溫,被納入從小學到大學的國民教育體系。

據《中國電影報》10日消息,《中國國家電影局與匈牙利總理內閣辦公室關於電影合作的諒解備忘錄》已經簽署,根據備忘錄內容,中匈雙方將進一步加強電影領域的合作,在電影節展、聯合製片、人才培養、政策交流等方面深化交流合作。旅遊、影視等文化產業具有很大社會經濟空間,中匈更美好的未來指日可待。(完)

【編輯:丘志彬】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