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余華給莫言投稿”火了是否代表文學火了?香港中通社4月21日電 題:“余華給莫言投稿”火了是否代表文學火了? 香港中通社記者吳一帆 近日,首位中國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莫言在個人同名微信公眾號刊發了一篇文章,是另一位中國知名作家余華給他投稿的散文《山谷微風》。該推送的閱讀量輕輕鬆鬆躥升到“10萬+”,與之有關的話題“莫言和余華的微信頭像”登上微博熱搜,還被網友形容為最“心曠神怡”的熱搜。這不是今年中國湧現的第一個“網紅”文學話題,它們多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國大眾,尤其是年輕人對文學的熱愛呢? 余華這篇《山谷微風》自然迅速刷屏。一段讓網友們讚歎“余華好會形容啊”的文章片段是:不是杜甫“細草微風岸”的風,不是高駢“水晶簾動微風起”的風,馮延巳的“吹皺一池春水”是因為“風乍起”,過於突然,也不是,更不是“風蕭蕭兮易水寒”裡的風,山谷微風不是壯志凌雲之風,不會去送別荊軻,它知道自己普通微小,所以低調…… 網友關注余華“用一連串的‘不是’來描述微風”,卻不提余華緊接這段典故頗多的排比之後寫道:“其低調有點像我少年時期在炎熱夏天裡尋找的穿堂風”。而這“穿堂風”正是此文情結所繫、神思寄託的重要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莫言公眾號推送的是余華的文學創作,上熱搜的卻是兩人的“微信頭像”。這是因為,莫言的個人公眾號其實也深諳當下新媒體規律,真正兌現了他為公眾號寫的那句簡介“我想和年輕人聊聊天”。一個基本表現便是做到圖、文、音並茂。這篇對余華《山谷微風》的推送中,莫言首先曬出兩人的微信聊天截圖,然後是他的按語《妙哉此風》(先莫言朗讀音頻,後文字),接下來才是《山谷微風》原文。 微信聊天截圖中,兩位文學大師認真而謙遜的投稿、收稿對話語氣收獲網友好感。而更受網友關注的細節則是兩人的微信頭像皆是“潦草小狗”,還都與文學大師本身十分神似。 文化評論人李言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雖然這是一個圍繞文學,而且還是嚴肅文學作家展開的熱搜話題,但其熱度和流量其實卻是“非作品式”的。“就像今年早些時候,中國知名的網絡主播董宇輝直播帶貨老牌文學期刊《人民文學》《收獲》,都賣出1000多萬元碼洋。看似是巨大的成功,實際上卻也是‘非作品’式的。” 李言指出,所謂“非作品式”,是指在這些文學成為“網紅”的事件中,無論莫言、余華還是《人民文學》《收獲》,都凝縮為代表嚴肅文學的鮮明標籤。人們通過關注、討論乃至參與這些網絡狂歡,好像貼近了這些標籤,也就貼近了文學。“但這個過程實際上不一定需要閱讀莫言、余華的作品,買了文學期刊回去也不一定要看。所以我們說,這些事件的參與者是‘網友’,而不一定是‘讀者’。” 換言之,對中國廣大網友而言,通過類似事件貼近文學幾乎沒有門檻。但李言表示,至少引起對文學的關注和興趣是好事,“接下來,要看如何填補網絡狂歡與作品間的認知偏差,即吸引大家真正去閱讀、了解文學作品本身。”(完) 【編輯:纪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