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故事|曾抵禦海盜的舊警署 變身文物酒店新用途香港新聞網3月31日電(記者 黃璇) 走在香港街頭,既可看到新穎的摩天大廈,又不時發現夾雜其中的歷史建築,如此有趣的畫面,正是香港的魅力之一。 當中,不少歷史建築經活化後,恍如重生,例如依山而建的舊大澳警署,變身大澳文物酒店後,新舊交錯的面貌,更添吸引力。如今,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和香港居民,都可以走進這座別具歷史價值及意義的建築物,親身感受舊大澳警署的魅力。 【延伸閱讀】 大澳文物酒店前身為舊大澳警署,當時主要功能為打撃附近海域出沒的海盜。(圖片: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 舊大澳警署坐落於大澳石仔埗街渡輪碼頭旁的一個小丘上。(圖片:大澳文物酒店) 本期“香港故事”,就讓我們從1902年說起,建於這年的舊大澳警署聳立在大澳西岸向南的山坡,位於海灣門戶的戰略性位置,是昔日水路交通的必經之地。每當渡輪駛入海灣,舊大澳警署便率先映入眼簾。 鄰近大澳碼頭的舊大澳警署,本來是為打擊臨近海域的海盜而建,亦是香港其中一個最早期建設的離島警署。這座警署隸屬水警,不時以舢舨代步,在社區巡邏。不過,當地警察的主要職責並非單是打擊罪惡,更要兼任“和事佬”的角色,為村內的居民排解家庭糾紛及平息爭執。 昔日水警在大澳執勤時的留影。(相片提供:謝鉅) 警署備有用鐵鑄成的火炮,用於軍事防禦。(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警署備有用鐵鑄成的火炮,用於軍事防禦。(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根據1903年政府憲報,大澳警署由兩座建築物組成,分別是兩層高的主樓和附屬建築。主樓的設計有中式瓦屋頂、飛簷、拱形陽台、法式落地雙扇玻璃門等,都散發濃烈的殖民地色彩,警署俯瞰碼頭,默默守護這條親切的漁村。 翻修前的舊大澳警署。(圖片: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 在主樓的地下,設有報案室及兩個羈留室,樓上為警員宿舍、三間浴室及一間儲物室。由主樓建有一條有蓋天橋,延伸至附屬建築,而該處設有廚房、乾衣室、儲物室、讓印度籍人員使用的浴室、傳譯員的房間,及工人宿舍和廁所。 1988年,大澳警署被評定為三級歷史建築。其後,隨着大澳的罪案率不斷下降,1996年起大澳警署改為巡邏警崗,大部分駐守警員被調派到龍田邨報案中心。同年12月,大澳警崗正式關閉。 2009年,空置的舊大澳警署改列為二級歷史建築,並成為特區政府推行的“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首批活化歷史建築之一。 2012年,大澳警署翻新後,變身成為大澳文物酒店,並將一磚一瓦都保存下來,例如木門框、舊壁爐、木地板和天花等。 大澳警署於1996年關閉後,到了2009年成為首批活化歷史建築之一,經修復後,2012年變身大澳文物酒店。(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為了減少對現有建築結構的影響,大澳文物酒店巧妙地保留了這座珍貴的舊大澳警署的基本風格。今日這裡雖然不再是警署,但佈局與往昔無異。為了體現19世紀的建築特色,建築師在大澳文物酒店復修重整時,每一個細節都經過深思熟慮,妥善保留了大炮、探射燈、看守塔、儲物室及泥封已久的地堡等特色。 原本位於大澳警署地下的報案室和羈留室,經活化後成為了大澳文物酒店的接待處和行李寄存處。(圖片:大澳文物酒店) 例如酒店西端入口旁的房間,以前是報案室主管“坐堂”的地方,現為酒店接待處,而兩個羈留室,則用來保管和寄存行李。報案室的外觀依舊,卻擔起了新的角色,予人跨越時空的感覺。 活化後的文物酒店設有9間具特色的海景套房,全部以警察職級、大澳地標或水警輪命名,例如昔日大澳警署的軍械庫及接見室,變成了客房“處長室”(處長指警隊最高負責人)、大澳警署辦公室改建為客房“海馬”(水警指揮船)等。 酒店套房向海一方,門外設有長廊。(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酒店套房向海一方,門外設有長長的走廊,門窗都安裝了木製百葉片,房內保存了英國傳統的壁爐,滲透着昔日殖民地的設計色彩。 探射燈被保留下來,此探射燈曾作海面巡視之用。(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大澳文物酒店成為大澳的新地標,吸引中外遊客。(圖片:大澳文物酒店) 由百年歷史的舊大澳警署,活化成為中西合璧的大澳文物酒店,是歷史建築成功保育的最佳示範之一。同時,大澳文物酒店成為大澳的新地標,吸引中外遊客參觀和入住,在推動香港旅遊、文化保育的發展,都扮演了重要角色。 【編輯:黃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