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美媒“教育”印度:你的競爭對手是越南而非中國

分享到:
2024-02-09 08:35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2月9日電 作為美國“印太戰略”的關鍵盟友,印度被西方輿論熱炒為“替代中國”打造電子信息製造業等關鍵領域另類“供應鏈安全”的一環,但印度的高關稅也令美國不滿。美國彭博社8日刊登評論文章,聲稱印度“要認識到越南才是其最大的競爭對手,而非中國”,試圖敦促印度進一步“開放市場”。

圖為印度總理莫迪(前左)與美國總統拜登 來源:香港中通社

該署名文章作者、前彭博社科技記者蒂姆·丘爾潘(Tim Culpan)說,包括印度所在“四方安全對話”(QUAD)其他成員國美國、日本和澳大利亞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希望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取得成功,而原因歸根結底只有一個:打造一個可“替代中國”的國家。

為此,美國不斷推動印度領導人開放市場,為國際公司提供便利。文章提到一個細節,上周二(1月30日),美國駐印度大使埃里克·加塞蒂(Eric Garcetti)剛剛在印美商會表態稱,削減進口關稅應該是印度首要任務。一天后,印度政府便宣佈將電池蓋、鏡頭、天線等手機關鍵零部件的進口關稅從15%降至10%。

“這個時間點看起來像是新德里(注:印度首都)在奉命行事,但更像是一種巧合,甚至有可能華盛頓早就知道會這樣。”文章稱,在“勸說”印度優化營商環境這個問題上,美國并非“孤軍奮戰”。去年7月,日本外相林芳正訪問印度期間“要求合作改善投資環境”,并會見了印度總理莫迪。

丘爾潘藉此“建言”稱,印度應降低其關稅水平,并將來自美國等方面適當開放市場的建議“視為真心實意”,而不僅僅是出於自身利益的游說,因為印度工業基礎的崛起對這些國家而言是“雙贏”的結果,而印度當前實施的投資激勵措施并不成功。

在他看來,莫迪政府十年前推出的“印度製造”政策初看起來似乎達到了預期效果,以“果鏈(蘋果公司全球供應鏈)”為代表的電子製造業快速發展為該國帶來了一定實惠,但實際也在某種程度上束縛了印度製造業的更多發展。

文章稱,印度政府提高了製成品的關稅,刺激了富士康、和碩等蘋果代工大廠擴大在印業務,以規避關稅。但是,“在印度且只為印度生產是行不通的,只需與擁有10億多智能手機用戶的中國相比,我們就會發現,僅靠國內市場并不足以支撐龐大而複雜的電子產品供應鏈,中國製造的大部分產品都用於出口”。

丘爾潘提到,雖然印度獲得了大量海外投資,但富士康上個月宣佈將斥資1億美元在越南新建工廠,這提醒人們,印度并未“壟斷”承接住所謂“產業外遷”。墨西哥、泰國、印度尼西亞和捷克也在爭取更多資金,以建立全球計算機和電子產品製造商的供應鏈。

他指出,大多數國家都通過稅收減免、設立專門的自由貿易區或工業區、提供水電等公用設施優惠、免費提供土地、保障工地勞動力等措施來吸引投資者,對比之下,印度的高關稅顯得“格格不入”。實施較高的進口稅確實促使企業在印度設立公司,為當地消費者供貨,同時也降低了它們在出口市場上的競爭力。

文章稱,印度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須開始“向外看”,而這就意味著要瞭解印度的投資和商業環境并不具有競爭力,意味著“要認識到越南才是其最大的競爭對手,而非中國”。文章引述研究說,在超過85%的電子產品關稅類別中,中國、墨西哥、泰國和越南都擁有更具競爭力的關稅水平。

為抓住所謂“中國+1”,印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舉措,包括生產掛鈎計劃、稅收補貼等。印度已簽署13項自由貿易協定和6項優惠貿易協定,并正在與加拿大、英國和歐盟進行談判。不過,包括印度媒體在內的一些國際媒體也意識到,限於自身短板太多,印度所獲得的機會也很有限。

印度“clearias”網站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跨國企業在印度要面臨的諸多挑戰:複雜的官僚程序和稅收制度;部分地區的;土地征用問題,特別是企業可能會面臨當地社區的阻力;員工的培訓和技能培訓投入過大;文化和語言差異等等。

“印度能否取代中國成為第二個世界工廠,晉陞為超級經濟強國,還是一場媒體神話,有待更多的觀察。”台灣“中時電子報”去年8月也刊文提到,印度發展的速度遠不及中國,這與兩項指標落後中國有關,一是性別平等,一是人力資本投資。

印度是全球女性勞動力參與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據統計,2021-2022年,印15-59歲間勞動力人口中女性佔比僅為29.4%,男性勞動力人口佔比80.7%。在教育水準上,中國的成人識字率已接近百分之百,印度則是76%,其中婦女只有69%。

至於近來一些產業出現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的現象,有專家認為,從長遠來看,這未必是壞事。據第一財經報道,馮氏集團主席馮國經在去年11月的第六屆虹橋國際經濟論壇上表示,目前地緣政治影響加劇,非必需品的供應鏈產生了新的趨勢,但這并不意味著會有中國供應鏈完全搬走的情況,且中國也希望供應鏈能够昇級,產生更多以技術為主導的鏈條。

中國國際貿易學會中美歐研究中心共同主任、全球中小企業聯盟副主席何偉文則認為,如果中國投資越南、墨西哥等地的產業鏈,那麼從越南、墨西哥賣到美國和歐盟的產品多了,從國家角度來說,中國本土出口的產品數量少了,但從企業的角度來說,出口的產品數量反而還多了。而且從全球來講,中國的全球供應鏈仍然是完整的。(完)

【編輯:胡雪石】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