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將從今晨起停火4天,首批13名以人質將獲釋香港新聞網11月24日電 在此輪巴以衝突持續一個多月之後,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於當地時間11月22日終於達成一項臨時停火協議,外界都在關注這項“人質換停火”的協議何時生效施行。據路透社11月23日報道,扮演雙方之間“調解人”角色的卡塔爾方面表示,以色列和哈馬斯將於當地時間11月24日早上開始為期4天的停火,而晚些時候則將有首批共13名被扣押的以色列婦女和兒童獲釋。 當地時間11月22日,巴以衝突第47天,以色列持續襲擊加沙,遠處天空濃煙滾滾。圖自外媒 在卡塔爾方面宣布加沙即將停火的消息後,埃及新聞總署署長拉什萬隨後也在當地時間11月23日宣布,埃及確認加沙地帶停火協議將於11月24日上午7時生效。拉什萬說,埃及已經收到了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雙方的被扣押人員名單,這些被扣押人員將於24日停火第1天下午被釋放。拉什萬呼籲巴以雙方按照既定計劃執行停火協議。 報道稱,以美國為代表的世界大國對這一消息表示出“謹慎歡迎”。不過,在這一輪持續了近七周的殘酷衝突中,雙方都表示,停火只是暫時性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戰鬥可能會重新開始并繼續下去。 據報道,卡塔爾外交部表示,具體的停火時間將於當地時間11月24日早上7時開始,包括加沙北部和南部都會全面停火。 卡塔爾外交部發言人馬吉德·安薩裡(Majed Al-Ansari)在多哈表示,額外的援助也將開始進入加沙,而包括老年婦女在內的第一批人質將於當天下午4時獲釋,四天內獲釋人質的總人數將達到50人,即將釋放的被扣押人員名單已交給以色列情報機構。 他還告訴記者,預計有巴勒斯坦人也將從以色列監獄獲釋。“我們都希望,這次停火將有機會開始更廣泛的工作,以實現永久性的休戰。” 正在馬薩諸塞州南塔基特島歡度感恩節假期的美國總統拜登表示,他“祈禱著”一名3歲的美國女孩能首先獲釋。美國國務院的一名官員則稱,此番停火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時刻”,他還說,美國政府將努力確保所有人質在未來幾周內獲釋。 10月7日哈馬斯突襲以色列境內,大約237人被劫持,但并非全部都被哈馬斯扣押;有些被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傑哈德)關押,而另一些則可能被其它團體或個人關押。到目前為止,這批被扣押人員中已有4人獲釋,包括兩名美國婦女和兩名以色列婦女。 當地時間11月22日凌晨,以色列內閣以35票同意、3票反對的投票結果,批准通過了一項與哈馬斯交換扣押人員的協議。 根據這份協議,哈馬斯同意釋放至少50名婦女和兒童。作為交換,以色列則同意在加沙地帶至少停火4天,并釋放被扣押在以色列的至少150名巴勒斯坦在囚人員。此外,哈馬斯每多釋放10名人質,停火就會延長1天。 白宮方面稱,美國總統拜登當天晚些時候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以及卡塔爾埃米爾(國家元首)塔米姆、埃及總統塞西通了話,討論了這份臨時停火協議的細節。內塔尼亞胡稱,感謝拜登回應他的要求并向卡塔爾施壓,促成協議條款得以改善。 此前據埃及官員透露,被哈馬斯扣押的第一批獲釋以色列人質將於當地時間11月23日下午5時許移交給紅十字國際委員會,臨時停火則將於當天上午10時開始。 《以色列時報》稱,哈馬斯政治局成員馬爾祖克和一名匿名以色列高級官員先前也均曾確認,協議將於23日上午10時生效。 以色列國家安全顧問(國家安全委員會主席)察希·哈內格比(Tzachi Hanegbi)22日晚表示,有關釋放人質的談判正在持續進行并取得進展,“但釋放行動將根據雙方最初達成的協議展開”,根據以色列與哈馬斯的臨時停火協議,被扣押人員的釋放不會在周五(24日)之前實現,這較此前預估時間有明顯延遲。 哈馬斯方面也在其“Telegram”頻道上證實,其部隊的所有針對以色列的行動都將停止。人們原本預計,哈馬斯本應於23日早些時候宣布同以軍停火,但談判進程仍有拖延。 不過,哈馬斯下屬武裝派別卡桑旅發言人阿布·烏拜達(Abu Ubaida),後來在一段視頻講話中談及“暫時停火”時,呼籲“在所有抵抗戰線上(與以色列)的對抗昇級”,包括約旦河西岸地區。 以色列軍方則表示,其軍隊將留在加沙地帶的停火線後方,但沒有透露其立場的細節。“這將是一個複雜的日子,沒有什麼是確定的……即使在這個過程中也可能發生變化。”以色列軍方發言人丹尼爾·哈加里(Daniel Hagari)表示。 哈加里說:“控制加沙北部是長期戰爭的第一步,我們正為下一階段做準備。”以色列總理辦公室表示,以方已經收到了一份待釋放人質的初步名單,并正與人質家屬取得聯繫。 哈馬斯媒體辦公室當地時間11月23日晚表示,自本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加沙地帶死亡人數達到14854人,其中包括超過6150名兒童和4000多名婦女。受傷人數已超過3.6萬人,其中75%以上是兒童和婦女。 另據巴勒斯坦衛生部22日消息,約旦河西岸有225人死亡。以色列政府方面數據顯示,以方約有1200人死亡。截至目前,本輪衝突已導致巴以雙方超1.62萬人死亡。(完) 【編輯:許豐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