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在路上!那些在加沙勇往直前的戰地記者們香港新聞網11月8日電(文/一林)今天是中國的第24個記者節。自2000年8月1日,國務院批准將11月8日確定為中國"記者節",新聞記者就有了自己的節日。但這是一個從來沒有休假的節日。做新聞記者是365247的工作,也就是365天的24小時和每周7天對假期的無視,甚至每一秒都要打起萬分精神,因為記者們都知道,選擇了這份工作就意味著——沒有假期,只有新聞前線的勇往直前。 從俄烏戰爭到巴以衝突,從ASEAN到APEC,從廣交會、進博會到金融峰會,都有他們的身影。 近日,報道新一輪巴以衝突前線的中國戰地女記者引發關注,衝上了各大網站的熱搜。她就是中央電視台記者陳慧慧。 陳慧慧在現場報道 這位戰地女記者是來自浙江溫嶺的姑娘。從10月9日到11月5日,在戰火紛飛的前線報道了29天,冒著生命危險獲取了很多珍貴的素材。陳慧慧父母直到在巴以衝突的新聞中看到女兒的身影,才知道她去了前線,父母對女兒既有擔憂又有驕傲。 這是一場殘酷的戰爭,也是記者死亡人數最多的戰爭。據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媒體辦公室當地時間7日表示,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加沙地帶已有10022人死亡,其中包括4104名兒童和2641名婦女,另有25408人受傷。此外,約旦河西岸有155人死亡。以色列方面也已有超過1400人死亡。衝突中,有48名記者和媒體從業人員喪生。 很多人依然還記得,今年52歲的巴勒斯坦電視台記者穆罕默德,本輪巴以衝突爆發後他一直負責在汗尤尼斯的納賽爾醫院傳回報道,就在遇難的一小時前,他剛剛完成了一次報道工作,豈料這竟是最後一次。11月2日,穆罕默德全家11口在加沙南部汗尤尼斯的家中遭以色列軍隊空襲,全部喪生。噩耗令穆罕默德的同僚,正在連線直播的巴勒斯坦電視台主持人和戰地記者雙雙崩潰,兩人對著鏡頭難掩悲憤,無聲痛哭。 巴勒斯坦電視台記者與主持人在直播中失控崩潰痛哭。 隨著陳慧慧每天從前線發回一張張戰爭現場圖片和一段段硝煙彌漫峰火連天的戰場視頻,網友們被她的勇敢觸動了,在戰事不斷擴大的危險之下,她的每一份報道都牽動著大家的心。11月4日,陳慧慧稱將回撤,11月5日,陳慧慧發文稱已順利進入約旦境內。 陳慧慧在分享一個月前她參加“一帶一路”采訪時穿著馬面裙的照片這樣表述:“從歲月靜好到戰火紛飛”。 這是兩個世界,這樣地令人唏噓。 據報道,陳慧慧是央視駐土耳其安卡拉站記者。她曾多次深入土耳其與叙利亞邊境戰地;曾為采訪偷渡難民,登上簡陋危險的偷渡船;俄烏衝突,她參與報道俄烏外長土耳其會晤;土耳其7.7級強震後,她在強風暴雪中挺進災區。新一輪輪巴以衝突爆發後,陳慧慧則堅持每天抵達現場,發回第一手精彩報道。 對記者來說,選擇了這份職業,便是選擇了永遠在路上,無懼山火、台風、地震、疫情、戰爭……并不是顯示自己有多勇敢,而是心中有責任。就像有人為陳慧慧點贊說的那句話:“平時馬面裙,戰時防彈衣”。 在這個不太平的世界,還有很多像陳慧慧這樣的中國戰地記者。他們在炮火中逆行,前往最危險的戰區,記錄真實的戰場。有些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如中國戰地記者第一人唐師曾,1990年,獨自潛入伊拉克,最後撤離巴格達,是第一個使用以色列電台的中國記者,他獨自輾轉交戰雙方,出版《我從戰場歸來》;再比如原香港鳳凰衛視中文台著名戰地女記者閭丘露薇,2001年“ 9· 11”事件後,她作為戰地記者,深入阿富汗前線做現場報道,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美軍轟炸巴格達時,她是在巴格達市區進行現場報道的惟一的華人女記者;此外還有央視的水均益,1991年作為新華社記者前往戰地積極參與海灣戰爭的報道…… 在這一批又一批的戰地記者中,大多數是默默無聞者。 11月3日中午,陳慧慧本人就登上熱搜作出回應。她表示,所有的報道都是自己和同事攝影記者姚書博一起完成的,但觀眾只看到了鏡頭里的記者。 據陳慧慧的最新微博介紹,繼她和姚書博從前線撤離後,第二批增援記者就到位了。資料顯示,這次衝鋒在戰地中的記者還有: 陳慧慧與姚書博(左上)、次曉寧(左中)、趙兵(左下)、柳偉建(右上)、王卓倫(右中)、阿納斯·納賈爾(右下) 趙兵,中央電視台常駐耶路撒冷的記者,這次衝突爆發後,趙兵第一時間駕車前往戰地一線,多次帶來巴以衝突前線現場報道;央視記者次曉寧,巴以衝突爆發後,黎巴嫩和以色列臨時邊界也發生衝突,多次在黎以臨時邊界地區發回衝突最新情況;王卓倫和柳偉建是新華社駐加沙/耶路撒冷的記者,他們走進被轟炸後的難民營,在廢墟之上探訪,采訪加沙當地居民,帶來了多篇“戰地直擊”報道;包括央視加沙報道員阿納斯·納賈爾,他的家就在以軍的空襲中受到波及,幾乎化為廢墟,包括阿納斯爺爺和姐姐在內的多名親屬受傷…… 很多網友留言說記者好勇敢,槍炮聲不斷但語速平穩流暢似乎絲毫不受影響。但陳慧慧說,其實自己也很害怕,而姚書博總是會笑著安慰自己。 身為和平時期的現代人,歲月靜好是我們的生活日常。那些衝在前線報道的新聞工作者,他們未必是不怕死的,只是心中懷有一份記者的責任和使命。就如陳慧慧在轉發國內媒體關於自己的報道時寫的這樣一句話:“抵達現場是記者的使命,時刻準備出發!”(完) 【編輯:錢林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