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實施聯匯制度40年 金管局總裁:成功關鍵在公信力香港新聞網10月17日電 聯繫匯率實施40周年,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總裁余偉文表示,聯匯是一個好制度,是香港貨幣和金融穩定的根基,對於好的制度要堅持,香港無意亦無需改變聯匯制度。這不是因循,而是一種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擇善固執。 他強調,聯匯制度茲事體大,一旦選定,絕不會輕言轉變。形容聯匯有如一道堅固的防波堤、避風塘,為香港擋住外面的驚濤駭浪。 余偉文在網誌《匯思》發文,指聯匯制度自1983年10月實施以來,為香港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所需的穩定貨幣環境,期間更應對了大大小小的地區和全球金融危機,以及香港面對的各種嚴峻挑戰,充分凸顯聯匯制度穩健可靠。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 他提到,聯匯制度成功的關鍵之一是多年來逐步建立的公信力,而這種信心是建基於該制度符合市場規律的嚴謹設計、高度透明化和制度化的操作,還包括充裕的外匯儲備、穩健的政府財政,和具活力的經濟等因素。 余偉文相信,高透明度是維繫市場信心的不二法門。制度設計的公開是其一,及時、準確、關鍵的數據和訊息披露是其二。“我們每次入市履行兌換承諾,均會即時公布相關的交易數據,讓市場和公眾知悉。同時,我們定期發放最新有關外匯基金資產負債表、貨幣發行局帳目,及其他有關聯匯制度的資訊,並通過適當方式和途徑向市場人士及市民大眾解說聯匯制度。” 當然,世上沒有完美的匯率制度。余偉文指,最近一段時間,隨著美息高企、美元走強,在生活和工作接觸當中,與聯匯相關的課題較多涉及兩個方面:港元走強和港元加息對經濟民生的影響。 港元走強,於是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市民出外旅遊消費便宜了,外來旅客在港消費較謹慎了。余偉文稱,客觀地看,匯率可以是這些現象的部分原因,但這裏面恐怕也有一些周期性和結構性因素,例如喜愛外遊的港人在疫情解封後“報復”式旅遊探親,又例如相當一部分訪港旅客更傾向於非純消費式的“深度遊”。另一方面,對於生活、生產高度依賴入口商品的香港而言,強港元有助減低入口成本,有助舒緩部分通脹壓力。相對於當前許多發達經濟體持續承受高通脹壓力,香港在這一方面算是較為幸運。 此外,余偉文說,對於眾多供子女在海外升學的家長而言,若孩子在非美元地區上學,強港元也能略為減輕他們的負擔。當然,一個幣種的強弱會有周期,當港元隨美元相對於其他外幣走弱的時候,就很可能看見相反的現象,可見港元偏強或偏弱各有利弊,難以一概而論。 利率方面,余偉文表示,市場普遍預期美元利率接近見頂水平,但預料高息環境會維持一段較長時間。 他指,高息環境下借貸成本上升,尤其當香港經濟仍未完全復甦,企業和需要供樓還貸的家庭面對的困難不少,有意見或認為某程度上是實施聯匯的代價。但他反駁,環顧全球眾多經濟體和金融中心,即使並非實施固定匯率制度,亦同樣面對高息之苦。因此香港是否採用聯匯制度,恐怕並不是最關鍵的原因。(完) 【編輯:刘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