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通說:這個中秋,香港“火龍”火了(有片)

分享到:
2023-09-30 10:05 | 稿件來源:通說

【字號:

久違了,香港大坑舞火龍!9月28日起一連三晚,因疫停辦的舞火龍重回街頭,大批市民、遊客、攝影愛好者扎堆等龍來。還沒去的朋友,跟著中通社先看看現場視頻,尋找最佳打卡位。


舞火龍最早於19世紀末出現,相傳當時大坑這客家小村因風災、瘟疫受困,村民扎作火龍,中秋前後巡游,瘟疫停止。此後,大坑村便每年舉行舞火龍活動,以保合境平安。大坑舞火龍於2011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每年用藤枝新扎的火龍,由龍頭、龍尾及31節龍身屈成,龍身是一根粗2厘米的繩纜,下接竹竿,再用鐵線於藤架及繩纜上扎上一層厚厚的珍珠草,以便在其身上插緊45厘米的12000根長壽線香,一晚上要點上兩炷香才能維持。

由人手扎作的“龍”,插上了夜裡發亮的香火,才算添了“火”。而“舞”的精髓,全靠300多人的團隊以極強的體力、默契,才能配合出活靈活現的場面。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是在天上飛的,不會在飛行時停下,因此舞火龍的人也不能停,對團隊的團結和配合要求格外高,百斤重的火龍,龍頭足有45公斤,舞龍頭的人甚至要十步一換。龍尾稍好些,但仍要一至兩分鐘一換。

今年還加入了小火龍表演,難得出現“雙龍”。

隨著時代的發展,火龍的製作也有科技元素的加入,比如“龍眼”,用LED燈製成,亮度更明顯,也顯得火龍更加“厲害”。

上一次火龍在大坑舞動,已是三年前。經歷了疫症,這項以驅疫為主題的傳統活動,更添港人祈求無災無疫的心境。

視頻

更 多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這些技術關乎人民幸福"——中國數字基建出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
《哪吒3》將全部由AI剪輯?哪吒項目執行製片人帶來解答
被問及投資者為何選擇香港 陳茂波這樣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