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家:3家 今年上半年香港IPO數量遠超新加坡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7月12日電 在爭取企業上市方面,如今新加坡已經落後於競爭對手香港。新加坡被視作金融資產的“避風港”,但如今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減少的速度已經超過了上市增加的速度。今年上半年,新加坡交易所只有3家公司進行了首次公開募股(IPO),而中國香港今年上半年IPO數量卻從2022年同期的20家增至29家,融資23億美元。 圖為新加坡證券交易所。網絡資料圖 據《日經亞洲》10日報道,金融市場平台“迪羅基”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10家公司在新加坡退市,高於2022年同期的8家。新加坡上市公司的數量已經從2022年5月的665家下降到2023年5月的643家。 與此同時,安永會計師事務所最近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新加坡交易所只有3家公司進行了首次公開募股(IPO),低於2022年同期的6家,融資總額不到1億美元。 相比之下,在東盟成員國中,印尼完成了45家企業的IPO,馬來西亞有16家,泰國有15家,總融資額均超過5億美元。中國香港今年上半年IPO數量也從2022年同期的20家增至29家,融資23億美元。 安永全球IPO主管吳繼龍認為,新加坡有許多大市值上市公司,多數股權由國家主權財富基金持有,使得創業型中小企業難吸引投資者關注。 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會計學教授麥潤田表示,一些公司放棄在新交所上市,是因為對交易所缺乏流動性感到失望。 新加坡主權財富基金淡馬錫控股公司11日表示,其上一個財政年度的投資組合淨值縮水5.2%,為2016年以來最差的年度表現。 對此,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稱,由於除牌股數量多於新上市股數量,近年在新加坡股市的掛牌公司減少,同時也缺少大型IPO的撐場。 新加坡凱基證券研究部主任陳廣治認為,主要原因是流動性和市場參與者不足,“在本區域,特別是與中國香港交易所相比,新交所沒什麼吸引力。” 《日經亞洲》報道稱,在中國從新冠限制措施中重新開放後,新交所尋求趁此機會提振資本市場。 新加坡交易所首席執行官羅文才此前表示,“除了股票-現金業務,我們也在通過其他資產類別加深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在固定收益方面,我們與中方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推動新交所成為離岸債券上市地點的首選。”(完) 【編輯:許豐悅】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