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通論壇】海參崴對華開放 利好東北亞地區整體發展香港中通社5月16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豐鈴)中國海關總署日前宣布,同意增加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海參崴港)為內貿跨境中轉口岸。這是俄羅斯在163年後重新對華開放重要樞紐港口,而中國東北內陸地區也有了貿易出海通道。受訪專家指出,這是中俄經貿合作發展水到渠成的結果,有助中國東北振興,促進俄羅斯港口建設和經貿發展,對周邊國家及東北亞地區經濟均有積極意義。 符拉迪沃斯托克港 圖源:新華社 中國海關總署5月4日發布公告稱,為落實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部署,海關總署決定進一步拓展吉林省內貿貨物跨境運輸業務範圍。2023年6月1日起,增加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為內貿貨物跨境運輸中轉口岸,增加浙江省舟山甬舟集裝箱碼頭和嘉興乍浦港兩個港口為內貿貨物跨境運輸入境口岸。 除了允許中國使用運輸貨物,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12日簽署政府令,批准通過遠東線路向中國供應天然氣的政府間協議。這個遠東天然氣管道終點站,就在符拉迪沃斯托克。 從地理位置和歷史來看,符拉迪沃斯托克位於東北亞中、朝、日、俄四國交界處,是歐亞地區交通核心地帶。該港不僅是俄羅斯太平洋沿岸最大港口城市,也是俄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該港在清朝時為中國領土,原稱海參崴,1860年11月《中俄北京條約》將其割讓給俄羅斯帝國,其後臨近的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無法獲得出海口。 遼寧大學美國與東亞研究院院長呂超教授16日在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表示,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對華開放是雙贏項目,對中俄兩國均意義重大。作為俄羅斯的軍港,海參崴自蘇聯時期,便不允許中方自由進入。此次俄方罕見決定允許中國使用海參威港,顯示中俄兩國關係進一步加強,應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俄期間談到一系列合作問題的具體落實。 對中國而言,呂超指出,吉林省和黑龍江省有大批物資需運往南方江浙一帶,但由於地處內陸,需先用鐵路運輸到遼寧省的大連港和營口港,成本極高。若採用“內貨外運”方式,即通過海參威港等海外通道運回國內,可大幅減輕運輸成本。此外,這也意味著中俄之間有更多貿易合作項目可啟動發展,成為振興中國東北的動力。而俄羅斯遠東地區資源豐富,特別是天然氣、石油、煤炭,也正契合中國東北地區振興的需求。 對俄羅斯而言,呂超指出,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不發達,對外貿易開展不够深入,包括東方港、扎魯比諾港、波謝特港、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在內的大部分港口處於“半擱置”狀態,吞吐量不足。在與中國東北地區全面合作後,將促進俄羅斯港口建設和物流發展,助力沿岸經貿繁榮,相信會受到俄方高度重視和歡迎。此外,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對俄天然氣等能源需求不斷壓縮,俄羅斯需要拓展亞洲能源市場。 “如果遠東地區變為巨大能源出口基地,對中國東北,對朝鮮、韓國、日本都會帶來很好的發展機遇。俄羅斯的發展方向也不僅面對中國。另一方面,若東北地區全面振興,對周邊國家如俄羅斯、蒙古、朝鮮半島和日本,甚至對整個東亞經濟振興都將有極大促進意義。”呂超對香港中通社記者說。 值得注意的是,該項決定發布後,引起國際輿論廣泛關注,各種解讀紛紜。有觀點認為這是俄烏戰爭中國獲取的“紅利”,是俄方給中方的“大禮”,並稱“受外界孤立的俄羅斯將越加依賴中國”,甚至可能逐漸成為“中國的附庸國”。 對於這些解讀,呂超直言,西方負面解讀,沒有分清主次。中國此前已在俄羅斯扎魯比諾港進行內貿中轉,此次俄方開放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并非因為俄烏戰爭而被迫決定,而是中俄經貿合作發展水到渠成的結果,是雙方互利共贏的需要。(完) 【編輯:王豐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