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說:歐美銀行爆雷,富豪取錢存香港?近日,一條消息在網絡熱傳,引發討論。消息稱:美國矽穀銀行爆雷……瑞士信貸銀行爆雷……原本是華人首選的兩個最安全國家的銀行不再被信任,於是,一場千億級別資金的大遷移上演了! 消息還點名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稱“新加坡、香港成為最理想存款地”。又說據香港一家銀行員工消息,因為近期業務太繁忙,主要是存款的人太多,他們已經停止了休假。 為何蹦出這麼條消息,一切還得從美國第16大銀行矽穀銀行爆雷說起…… 3月8日,矽穀銀行曝出流動性危機,引發客戶恐慌及擠兌,股票暴跌。10日,矽穀銀行即宣布倒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2日,總部位於紐約的簽名銀行又宣布關閉。 3天兩家銀行倒閉引發的恐慌還未消散。近日,規模更大、影響力更廣的瑞士信貸銀行因年報自曝“重大漏洞”導致股價崩跌,瑞士信貸銀行的危機再度引發市場恐慌。瑞士政府19日晚宣布,瑞士最大銀行瑞銀同意收購瑞士信貸銀行。 (瑞銀集團董事長Colm Kelleher 香港中通社圖片) 其後,網絡便流傳起文章開頭提到的那個消息。 至於消息的真確性? 的確,匯豐銀行在香港選取了3間分行連續7天營業,但強調這是為應對全面通關後的開戶需求。 香港與內地2月6日起全面通關。匯豐銀行指出,2月錄得的新增非本地居民客戶人數已恢復至2019年上半年的每月平均數。由於業務需要,旗下3間分行率先試行一周營業7天。 就網上稱海外資產正不斷流入香港,香港金管局22日回應香港中通社查詢時表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經常處理不同商業活動所引申的資金流入和流出。金管局會與金融業界和其他持份者保持緊密聯繫,推動香港金融市場持續發展。 金管局早前優化了資產及財富管理業監管安排,例如在開戶與客戶盡職審查方面,減少客戶需要提供信息的頻率;在盡職審查時,不會要求客戶提供數10年前的證明文件;鼓勵銀行利用簡化產品風險披露的彈性。 至於富豪是否真的清空瑞士賬戶? 據內地媒體報道,根據瑞信資產負債表,其2022年第四季度客戶存款流出達1287.83億美元,餘額為2650.49億美元,相當於每天客戶存款流出14.31億美元(約98.47億元人民幣)。 不過,瑞信也表示其流動性充足,截至3月14日,瑞信流動性覆蓋率接近150%。如果客戶存款流出一直維持在2022年四季度平均水平,瑞信大概還能支撐6個月,但近期的突發事件似乎也加大了存款流出速度……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未必會有大量富豪銷戶取錢,因去年底到今年初瑞信銷售了不少美元一年期高息存款,利息高達6%,再加上很快賬戶會轉移至瑞銀,相信高息存款客戶不會輕易提款。 在瑞信有大量存款的客戶向內地媒體證實,近期僅提取了未來兩年所需現金,相信瑞士政府會妥善處理客戶存款。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市場也關注瑞士信貸爆雷會否對香港造成影響。 行政長官李家超回應說,瑞信在港業務規模小,金管局和證監會密切關注,相信香港有能力控制風險。 香港金管局則對瑞銀收購瑞信一事表示歡迎,強調事件沒有對香港市場構成重大風險。 (香港中通社圖片) 瑞士信貸在香港的業務包括一家受金管局監管的瑞士信貸香港分行,以及兩家受證監會監管的持牌法團,所有公司都照常營業。 矽穀銀行、簽名銀行、瑞士信貸接連“爆雷”,已致全歐洲銀行“瑟瑟發抖”,有關事件造成的衝擊更蔓延至英國、加拿大等地。而香港作為高度開放的小型經濟體,為何目前仍能獨善其身? 香港浸會大學會計、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麥萃才對香港中通社分析,香港的監管制度較國際標準嚴格,資本充足率(銀行資本總額與加權平均風險資產的比值)是19.8%,遠高於國際標準8%。 香港一直非常依賴外來投資和對外貿易,不實行外匯管制政策,容許資金自由進出,這些因素都導致香港容易受國際環境變化影響。但回歸以來,香港受到兩次金融危機衝擊,均沒有銀行倒閉。這都歸功於香港的嚴格的監管制度。 目前,矽穀銀行在香港沒有經營銀行業務,只設有本地代表辦事處。由於并非認可機構,該銀行不能在香港經營銀行或接受存款業務。瑞信香港分行總資產僅約1000億港元,占香港銀行業總資產少於0.5%,以致本地銀行業對瑞士信貸的風險承擔不大。 銀行倒閉,存戶最擔心的是,存款能否保住? 麥萃才說,香港的銀行與受影響的銀行沒有大量業務往來,儘管出現問題,牽涉的虧損不多。對存戶而言,最壞情況是銀行倒閉,而香港的金融機構有存款保障制度,上限是50萬港元,是以每間銀行每名存款人計算,當中已能涵蓋90%以上存戶,換言之,有90%的存戶能够取回存款。 因此,這次全球金融體系出現大地震,對香港金融市場影響輕微,未出現崩潰和擴散。 不過,麥萃才提醒,香港監管機構要有危機意識,萬一出現更大金融風暴,牽涉的銀行與香港有很多業務來往,香港則會受到很大影響,監管機構應謹慎留意香港銀行的運營狀況。 【編輯:刘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