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晚婚甚至不婚 中日韓有什麼不同香港中通社3月20日電(記者 吳一帆) 韓國統計廳2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韓國2022年結婚的女性中,40-44歲的為1.0949萬人,多於20-24歲的1.0113萬人。也就是說,如今韓國40歲出頭的新娘比20歲出頭的新娘更常見,這是韓國連續第2年出現該現象。這樣的晚婚趨勢近年在東方社會也並不罕見。 香港中通社圖片 前不久的中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編劇蔣勝男就表示,“近年來的超時工作問題,已造成年輕人沒時間戀愛、沒時間育兒、沒有家庭時間,從而使得整個社會結婚率、生育率降低等情況出現。”蔣勝男對此提出的應對方法是:充分落實八小時工作制。 韓媒20日分析韓國女性晚婚現象,指出除了人口年齡層的客觀因素外,重要原因是韓國人的婚姻觀出現明顯變化,越來越多的人認為不一定非要結婚;以及與過去相比,韓國人參加工作的年齡相對較晚。 對婚姻不那麼嚮往似乎也是現在許多人的共性。日本內閣府2021年12月至2022年1月期間面向2萬名20歲至60歲受訪者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日本30多歲單身人群中,每4人中有1人沒有結婚意願。談及原因,多人稱“希望自由”,還有人擔心育兒、經濟問題等。 當然,儘管都是歷史悠久的東亞國家,中日韓三國國情存在諸多不同之處,彼此間的經驗只可借鑒,不可照搬。不過近年共有的晚婚趨勢還是可引發思考。 中國女性題材作家涂夢珊曾出版《單身十年:上海女子圖鑒》《租房子的女人》等著作,探討當代女性如何在職場、婚戀等人生舞台安身立命。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候,涂夢珊表示,如今中國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存在著晚婚趨勢,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一線城市的婦女經濟狀況上不再依賴男性。此外,兩性情感的成本危險性往往又大於獨身,兩個人在一起的生活體驗又未必高於獨身;再加上隨著人們思想多元化發展,很多人生育子女的需求也不再絕對;都導致人們選擇步入婚姻時更加慎重。 涂夢珊著作《租房子的女人》(豆瓣) 涂夢珊說,婚姻有三大支柱,經濟、兩性情感和子女撫養,在今天中國的大都市,可以說這“三大支柱”都在瓦解,故而婚姻不再是必選項。“其實我覺得從一定意義上說,晚婚趨勢是一個好現象。人在20多歲的時候,對於婚姻是什麼往往根本沒有想清楚。兩個人在一起之後,大概率也會經歷磨合,磨合不好甚至會走向離婚。而當人價值觀成熟,對婚戀也有了較清晰的認識後,他們做出的決定,包括兩個人磨合期的適應很可能會讓彼此的幸福感增加。” 涂夢珊表示,現在許多在中國一線城市打拼的女性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業,對原生家庭也有貢獻,所以當她們理性考慮自己的婚戀選擇,家中長輩的輿論影響力就沒那麼大了。對於這些女性,如果說某種婚姻選擇與她們追求幸福的目的背道而馳,她們就可以不選擇婚姻。 涂夢珊也說,獨立固然是女性一生的課題,同時女性朋友們也要意識到,若遇到對的人,兩個人的力量肯定是比一個人的強。我們不妨對追求幸福婚姻抱著樂觀而理智的態度,在尋找人生另一半的過程中,做到透過現象看本質。即想清楚婚姻的“三大支柱”,踏踏實實去辨別,去解決問題,那還是很有機會步入幸福婚姻的。(完) 【編輯:吳一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