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洲轉廢為能設施I·PARK1首個組件運抵香港分享到:
![]() ![]() ![]() ![]() ![]() ![]() 香港新聞網2月12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環境保護署(環保署)12日公佈,位於石鼓洲外海人工島興建本港首座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轉廢為能設施(I·PARK1),當中在珠海預製的首個重約六千公噸的巨型機電設備組件(鍋爐燃燒組件)經水路運抵香港。 圖示環境保護署在位於石鼓洲外海人工島興建本港首座處理都市固體廢物的轉廢為能設施(I·PARK1),當中在珠海預製的首個重約六千公噸的巨型機電設備組件經水路已運抵香港。圖示該組件從珠海出發運往香港。 I·PARK1的承建商安排以“組裝合成”建築法於珠海預製主要機電設備組件,包括六個鍋爐燃燒組件及六個煙道氣體處理系統組件,總重量達五萬公噸,相當於約五座法國埃菲爾鐵塔的鋼結構重量。組件預製完成後運至人工島進行組裝及測試,務求提高品質控制及加快進度,盡早完成整項工程。該座已抵港的鍋爐燃燒組件重約六千公噸,屬全球同類型組件最大之列,餘下的十一個機電設備組件,將於今年內陸續運抵本港。 環保署發言人說,海上運輸及裝卸載這些巨型組件必須在低風浪及良好天氣情況下進行,並需配合現場的實際情況包括潮汐水位及密切留意周邊天氣的突然轉變。香港位處大灣區的地緣優勢和完善的海運物流建設,加上兩地項目團隊的配合,以及特區政府各部門和大灣區相關單位的通力合作,令組件在海上跨境運送的過程順利完成,等候安排運往人工島進行組裝。環保署會密切監察整個安排並提供意見,確保I·PARK1的建造工程符合優質、安全和環保的標準。 環保署正全速建設I·PARK1,以期於2025年投入服務,每日可處理3000公噸都市固體廢物。設施在焚燒都市固體廢物的過程中會回收廢物的能源而產生電力,估計全面運作後每年可輸出約4.8億度剩餘電力至公眾電網,足夠供十萬戶家庭使用。 香港將繼續發展轉廢為能設施,以逐步取代由堆填區處理每日近1.1萬公噸都市固體廢物。除興建中的I·PARK1外,環保署亦正就選址屯門曾咀中部煤灰湖的I·PARK2安排委聘顧問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及技術性研究,並會展開全港性選址研究,物色其他適合興建轉廢為能設施的地點,以實現《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和《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達致“零廢堆填”及碳中和的目標。(完) 【編輯:崔靜雯】
|
視頻更 多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