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80億人口是世界經濟動力還是負擔?

分享到:
2022-11-15 21:17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11月15日電(記者 葉永成)北京時間11月15日12時,聯合國網站的“80億人口日”頁面的倒計時數字歸零,意味著聯合國的“80億人口日”正式到來。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慶祝時也不忘警惕:人類正在面臨氣候變化、糧食安全和戰亂等多重危機,世界正在走向分裂。

關於全球人口增長有兩派看法,一派認為人口持續成長可能引發大饑荒,人口太多也會造成環境災難。另一派則剛好相反,全球首富馬斯克(Elon Musk)曾發推文稱:“生育率降低導致人口崩潰,對於文明的風險大於全球暖化。”

綜觀全球人口在1998年達到60億,2010年達到70億,隔12年後達到80億。因此,全球人口沒有過度成長,即便發生新冠疫情,也沒有急速下滑。


香港中通社資料圖片


以現在的成長趨勢,全球人口將在2037年達到90億,並在2080到2100年間達到100億。

目前,人口最多的兩個區域都分佈在亞洲:其中東亞和東南亞有23億人口(約佔全球人口29%),中亞和南亞有21億人口(約佔全球人口26%)。

中國和印度各有超過14億人口,分別佔上述兩個區域人口的大多數。印度預計最早將於2023年成為第一人口大國,並在2050年達到約16.7億。同時,未來人口增長將集中在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為代表的低收入國家和地區。

不過,全球人口雖然持續增長,但增速正在放緩。2020年不到1%。到2050年,全球人口年增長率可能會下降到0.5%左右。

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副教授劉春生15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指出,世界人口增長是經濟增長的動力,一方面提供勞動力,另一方面亦擴大了消費需求,對經濟總量提升有正面影響。

但他也指出,人口的過快增長其實不符合全人類的根本利益,因為人口過多,會給資源和環境帶來非常巨大的壓力,不利於世界經濟持續發展;同時,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可能也會造成貧富的嚴重分化,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差距不斷拉大。不少國家可能得不到基本的民生保障,例如,糧食安全,生命健康,社會發展,教育福利等。

劉春生提到印度未來有望成為第一人口大國,會是一個“雙刃劍”。怎樣把人口紅利轉化為實際的競爭優勢和比較優勢,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的,也需要國家政策、民族素質,以及產業配合等一系列條件。否則,人口過度增加,可能不會成為經濟增長的助力,反而成為社會發展的負擔。

回看中國的人口政策,青壯年勞動力是製造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劉春生認為,人口紅利這個競爭優勢對於中國在改革開放,經濟增長貢獻巨大。未來,要提高人力資本素質,提升勞動生產率。所以中央出台了鼓勵二胎三胎的系列政策,並在人口轉型結構方面,將養老問題提上了日程。

另一方面,就是產業結構升級。生產線的科技含量要更高,創新速度,創新強度都要提升。此外,在服務貿易的發展方面,也要加速提振,保持中國製造的優勢地位,便能夠面對全球的競爭。(完)


【編輯:黎金良】

視頻

更 多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
"這些技術關乎人民幸福"——中國數字基建出海,給世界帶來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