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劃重點!李家超首份施政報告亮點

分享到:
2022-10-19 11:33 | 稿件來源:香港新聞網

【字號:

香港新聞網10月19日電  10月19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香港新聞網第一時間梳理亮點。

施政報告十大新猷  圖源:香港特區政府

推進《基本法》23條立法準備工作

由政務司司長領導的“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將改名為“憲法和基本法推廣督導委員會”。政府將於本立法年度提交《區旗及區徽條例》的修訂草案,與《國旗及國徽條例》和《國歌條例》適度地保持一致。

為準確落實《香港國安法》的立法原意,我們會進一步健全香港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包括推進《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立法準備工作、立法規管線上線下眾籌活動、立法提升關鍵基礎設施的網絡安全、完成處理虛假訊息的顧問研究作政策考慮等。


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進一步用好財政儲備以促進產業和經濟發展,把近年在“未來基金”下設立的“香港增長組合”、“大灣區投資基金”和“策略性創科基金”,以及下文提到的“共同投資基金”歸一收納,匯聚有關資源,由政府主導投資策略產業,吸引和助力更多企業在港發展。

成立“特首政策組”

今年內成立“特首政策組”,提升政府對長遠和策略性議題的研究和倡議能力。“特首政策組”要從大局觀和國際觀出發,掌握本地社情民情,更要深入研究和分析內地政策和發展及國際形勢,向我匯報,同時建立恆常內部研討機制,協助政府制訂前瞻的政策。

引進重點企業

於今年內成立的“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將針對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金融科技、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等策略產業,專責引進世界各地高潛力、具代表性的重點企業。

高端人才獲發兩年通行證

合資格人才包括過去一年年薪達港幣250萬元或以上的人士,以及畢業於全球百強大學並在過去五年內累積三年或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士。此兩類人士可獲發為期兩年的通行證來港發展,不設人數限額。

IANG逗留期限延至兩年 

非本地畢業生留港╱回港就業安排將逗留期限由一年延長至兩年,方便他們留港╱來港工作。另以試行形式擴展該安排至本港大學大灣區校園的畢業生,為期兩年,並於推出一年後檢討。

退還置業額外印花稅

向合資格外來人才退還在港置業額外的印花稅。合資格外來人才註如在今天或以後在港置業,可於居港七年並成為香港永久性居民後,就其已購入並仍然持有的首個住宅物業申請退還已繳付的買家印花稅及新住宅印花稅,但他們仍須繳交按“第二標準稅率”計算的從價印花稅。這將使其印花稅負擔與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看齊。

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

政府將成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督導組”,由行政長官擔任組長,三位司長任副組長,從策略和宏觀角度推進及督導跨局工作,加強與內地機構溝通,並定期舉行國家政策解讀活動。督導組的工作有四大領域:就香港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和大灣區建設制訂策略方案;制訂進一步打通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工作計劃和優次;強化與內地省市的區域性合作機制;積極推展香港與“一帶一路”國家經貿、專業服務及人文合作的高質量發展。

強化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優勢

推動市場提供更多以人民幣計價投資工具,以及穩妥高效的匯兌、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管理等財資服務,並優化市場基建。全速落實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早前宣布支持的一系列互聯互通安排,包括今年內提交條例草案,寬免雙幣股票市場莊家交易的股票買賣印花稅以優化人民幣股票交易機制,並盡快完成兩地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北向通”的準備工作。


設立100億元“產學研1+計劃”

由明年開始以配對形式資助不少於100支有潛質成為初創企業的大學研發團隊分兩期完成其項目:第一期是三年內成功把科研成果轉化落地,第二期是隨後兩年內把科研成果商品化。目標是激勵產學研協作,進一步推動“從一到 N”的科研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

 

興建創科人才住宿

引入國際創科領軍人才,優化“科技人才入境計劃”。向“研究人才庫”計劃下聘用研發人才的科研機構和創科企業增加約10%資助,並額外為持有博士學位的科研人才提供生活津貼;興建更多創科人才住宿,包括研究在科學園附近建造新一座“創新斗室”,以及在港深創科園提供住宿空間。另外會增加規劃彈性,提供可容納更多創科人才的住宿空間,配合新田科技城的發展。

增加博物館至19間

制訂新的“十年文化藝術設施發展藍圖”,包括增加康文署旗下博物館數目至19間,增加表演場地座位數目約50%。每年舉辦的“香港周”、“中國戲曲節”等。

研究設立“流行文化館”

為推動香港流行文化走出香港,會着力於電影、電視及串流平台三方面為市場擴容,創意香港會支持香港與內地╱亞洲團隊合拍電影、聯合製作綜藝電視節目,以及跨影視創作團隊開發串流平台內容。政府亦計劃每年與業界合辦“流行文化節”,並研究長遠設立“流行文化館”的可行性。


積極尋求加入RCEP

會積極尋求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鞏固及更好發揮香港作為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為協助中小企增加海外訂單,着力支持會展業,延長會議展覽業資助計劃,隨後推出14億元新計劃,在三年內資助超過200場展覽在港舉行。推展亞洲國際博覽館第二期項目,連同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附近的灣仔北重建項目。

本地法律專業組成代表團展開外訪

律政司會以11月舉行的“香港法律周2022”為起點,並由明年起率領由本地法律專業組成的代表團展開外訪,向國際社會加強宣傳香港優越的法治制度,以及多元化的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特別是在普通法制度下香港與內地的民商事司法互助安排。律政司會成立專責小組,聚焦加強大灣區與香港司法協助,促進兩地法律實務接軌,以及在明年內設立專為大灣區提供爭議解決服務的線上調解平台,便利兩地民商互動。

明年成立專責發展北部都會區的部門

政府將分別成立“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及“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前者由行政長官親自帶領作高層政策指導及監督,後者由財政司司長主持並由專家及社會人士組成。明年會成立專責發展“北部都會區”的部門,主導和統籌各部門以創新發展模式推動建設。

推簡約公屋未來五年建約3萬個單位

結合簡約公屋和傳統公屋總供應量,將現時約六年的輪候時間,在四年內降至約四年半。輪候傳統公屋三年或以上人士可申請入住簡約公屋提早上樓,以家庭為優先。

會繼續與民間協作落實已規劃約20 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計及約30000個簡約公屋單位,未來五年整體公營房屋建屋量將增至約158000個單位,當中包括公屋提前上樓計劃的12000個公屋單位。

壓縮非大規模項目造地時間至4年

政府將簡化規劃、環境影響評估(環評)、收地、基建各項程序,今年提交條例草案修訂《城市規劃條例》、《收回土地條例》、《前濱及海床(填海工程)條例》、《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及《鐵路條例》,以及修訂《環境影響評估條例》的附表等。非大規模項目“生地”變可建屋“熟地”的時間將由最少6年減至4年,大規模項目由13年大幅減至7年,當中環評程序會壓縮至18至24個月。

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

政府將成立“基層醫療健康管理局”,專責統籌管理公私營界別的基層醫療服務,制訂標準和設立質素保證機制;推出為期三年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明年起轉介經識別有高血壓或糖尿病高風險的市民至私營界別作進一步檢查;並增強中醫藥角色,政府資助中醫藥門診服務的名額由每年600000個增加三分之一至800000個,同時加強地區康健中心的中醫藥服務等。

提供約30項多元化康體設施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會制訂“體育及康樂設施十年發展藍圖”,分階段提供約30項多元化康體設施,例如體育館、游泳池、運動場、公園等,包括在馬鞍山白石興建香港第二個體育園,以及在“北部都會區”建造大型體育康樂設施。

新增16間長者鄰舍中心

未來五年新增16間長者鄰舍中心,明年第四季把中心服務範圍擴展至退休生活規劃、樂齡科技推廣等;及擴大醫管局的“離院長者綜合支援計劃”,明年第三季將每年受惠人數由約33 000人增加三分之一至45000人,其中可被轉介至家居照顧服務的人數由約9 000人增至11000人,支援更多出院長者居家康復。

增加護理及資訊科技課程資助學額至8000個

擴大“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針對有殷切人力需求的特定行業,例如護理和資訊科技,下學年起分階段每屆增加1 000個自資高級文憑資助學額和2 000個自資學士學位課程資助學額,由原有合共5 000個增至8 000個學額。當中會首次涵蓋銜接學位課程,以及優先考慮融合校企合作的應用型課程。

推6項重點運輸基建 落實基建先行

推展《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建議興建的三條主要幹道及三條策略鐵路,形成四通八達的道路網絡和鐵路系統,拉動未來發展。六項重點運輸基建項目包括北都公路、沙田繞道、將軍澳─油塘隧道、港深西部鐵路、中鐵線和將軍澳線南延線,並推動“北部都會區”其他鐵路建設。

新聘教師必須通過基本法測試

加強教師管理,擴展《基本法》測試要求 — 本學年起公營學校新聘常額教師必須通過《基本法》測試,下學年起擴展至所有“直接資助計劃”學校及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的幼稚園,測試內容涵蓋《基本法》和《香港國安法》;並資助新入職教師及公營學校擬晉升教師參加內地學習團,並增加在職教師到內地考察的機會,親身體驗國家發展。

爭取逆向隔離 增人文通道限額

政府將全力與內地商討,爭取在不增加內地疫情風險的前提下,循序漸進恢復跨境往來。第一個目標是在香港做“逆向隔離”,即“前置檢疫”,做到符合內地“7+3”的防疫標準,在港檢疫後閉環送到內地,確保疫情不會倒灌內地,減輕內地檢疫酒店和人手壓力。同時,正與內地商討,在風險可控下,增加深圳人文通道限額,配合兩地市民的聯通需要。(完)


【編輯:徐嘉儀】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