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太平洋島國峰會如一場“鴻門宴”香港中通社9月29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豐鈴)首屆“美國-太平洋島國峰會”當地時間9月28日至29日在華盛頓舉行。峰會規模“史無前例”,美國白宮和國會齊出動,與南太島國商討合作。受訪學者直言,峰會如一場“鴻門宴”,美國盡顯霸權心態,逼南太島國簽署協議,惟難拿出“真金白銀”,料不會出現實質性結果。 這是自二戰以來,美國首次同時接待來自南太地區的多位領導人。據美國之音報道,出席者包括14個太平洋島國的領導人及高級官員。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太平洋島國論壇秘書長也作為觀察員出席會議。從官方公布的日程來看,美國各方政要出動,從各行政部門部長,到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再到海岸警衛隊司令,均參加本次峰會活動。 美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最近接受澳大利亞國家廣播公司採訪時表示,這場峰會的目標不僅是“聽取太平洋島國領導人的意見”,而且會“將大量的資源擺到桌面上”,“我們還從來沒有讓太平洋島國的領導人進入過白宮。” 拜登。圖源:新華網 據稱,美國將任命有史以來第一位專注於太平洋島國的特使,同時計劃增加3個外交使團,并將向南太地區提供“巨額”援助。路透社引述拜登政府資深官員的話說,美國將在峰會期間,推出一項特別為太平洋地區制定的詳細新戰略。《華盛頓郵報》援引美國官員的話稱,美國將在過去10年內向該地區提供逾15億美元援助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逾8.6億美元的投資。 28日,美國務卿布林肯又宣布,美國將向一項名為“韌性藍色經濟”的新重金援助計劃提供480萬美元資金,用以加強太平洋島國依賴海洋的生計。美國展現出外交努力,就像布林肯在峰會開幕致歡迎辭時所說的那樣,“你們可以指望美國與你們合作。” 華東師範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29日接受香港中通社採訪時直言,美方將這次邀請視為給南太領導人的一次機會,一次特權和榮譽,已暴露出美國的霸權和帝國心態。峰會具“鴻門宴”性質,美方請太平洋島國領導人參加,反復游說,逼其簽署協議。此外,海岸警衛隊僅能保衛美國本土,不能赴海外執法,竟也參與到此次外交活動中,顯示美國長臂管轄和戰略企圖明顯。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在今年6月宣布舉辦這場“美國-太平洋島國峰會”,而當時,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剛結束了為期10天的南太行。陳弘指出:“今年以來,美國外交攻勢淩厲,高級官員頻繁造訪該區,其後又召開論壇,拼凑出各種組合,此次峰會就是美方希望打造的高潮。美國試圖把南太地區變成一場和中國較量的競技場,并試圖在南太地區施加壓力,維持區內島國與台灣方面所謂的聯繫,形成挺台態勢。這些活動看似熱鬧,實則是美國拆東牆補西牆的戰術混亂。” 綜合路透社和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峰會的與會者一直在討論一份峰會結束後發表的聲明,該聲明旨在為加強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接觸提供一個框架,但因涉及要求美國處理馬紹爾群島核試歷史問題曾引起美方不滿。 坎貝爾在峰會前夕曾透露,這次峰會將聚焦氣候變化和健康等議題。此外,華盛頓及其盟友也試圖提升這些島國的水上安全,以及它們與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的通訊聯絡。 不過,南太島國的關注重點顯然不在安全議題。薩摩亞總理馬塔阿法接受採訪時表示,雙方之間的聯合聲明“相當籠統”,她又提到,“當你開始談論防務時,就會看到其他國家或部隊將進入太平洋地區的情景”,不希望看到美國在該區增加軍事存在。帕勞總統惠普斯則強調,該國“最大的投資夥伴是中國”,希望與拜登的會晤“不僅僅是在白宮的一次拍照機會”,希望有“真正建立夥伴關係的實質性計劃和舉措”。 陳弘分析指,盡管美國一再捏造“中國軍事威脅”,但南太國家對美國的戰略企圖心知肚明。事實上,這些島國最關心的一是經濟發展,二是氣候變化。 陳弘續指,與中國對當地不帶附加條件的援助、互惠互利的經濟合作不同,西方所謂的“經濟援助”其實隱含附加條件,南太島國必須認同美西方的意識形態和政治理念才能獲援助。況且,以當前美國國內的高通脹程度及中期選舉將近的形勢來看,美國能否兌現承諾提供“真金白銀”,都還是未知數,料會拉盟友下水。至於氣候變化,南太島國最希望美西方能切實採取應對措施,而非將其當做政治工具。 據美國之音報道,在美國國務院28日舉行的同太平洋地區領導人的工作午餐會上,布林肯舉著一份文件說:“我們已經圍繞美國與太平洋地區的夥伴關係宣言達成了共識。”但據報,有著11項要點的聯合聲明的最終措辭仍在敲定中。 而在峰會召開前夕,所羅門群島已向太平洋島國論壇成員發出外交照會,表明不會在本周峰會簽署宣言。強調有關宣言未取得共識,所羅門群島需要更多時間考慮,也要交由國會討論。 這次峰會能否達成實質性成果?陳弘表示:“可能出現聯合聲明性質的文件,但估計不會出現實質性的協議。相信以中國和南太島國的戰略定力,雙方合作可持續進行,不會受美方幹擾。” 【編輯:李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