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中通社對話鄭培凱:香港文化發展已到了一個關頭

分享到:
2022-09-25 20:57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9月25日電 題:中通社對話鄭培凱:香港文化發展已到了一個關頭

  香港中通社記者 李明珠

  “香港整個文化藝術的發展,給人一種很矛盾的感覺。相比世界各地的國際大都會,香港的文化氛圍相對薄弱,營商賺錢是生活主調,搵錢大哂。有人批評香港是“文化沙漠”,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不要忘了,香港也是臥虎藏龍之地。”涉獵範圍甚廣的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首任主任鄭培凱對於文化有一番獨特見解。

  從台灣大學畢業,再去耶魯大學修讀歷史學,輾轉過多個城市後再定居香港20多年。近日,鄭培凱攜新書在中環集古齋辦書法展,他身著一身布製唐裝,頗有文人風骨,難得騰出了時間,與香港中通社記者聊聊他眼中的香港文化發展。

香港中通社圖片

  香港常被人以“文化沙漠”標籤,鄭培凱說,主要還是因為過去港英政府忽視如何發揚中國文化傳統,只著眼商貿賺錢。香港文化藝術發展最為人知的是電影,但卻缺少精英理念的文化追求,使得臥虎藏龍的文化人與藝術家只能澆灌自己的園地。“香港主要是個商業社會,這是主流,但香港也有文化藝術綠洲。”

  近年來,國家明確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戲曲中心、香港故宮館等文化藝術地標建築相繼落成,穩住了香港的文化底蘊,也使戲曲及傳統中樂逐漸蓬勃。

  在打造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上,鄭培凱認為,香港有寬厚的、長遠的中西薈萃歷史條件,但短時間內,一般民眾並不完全認識文化藝術對文化認同的重要,一整代年輕人也缺乏文化自覺與自信。

  鄭培凱指出,香港回歸之前,港英政府不可能弘揚本土文化,中華文化傳統的發揮空間被壓縮。但他認為,香港回歸之後,每個人應該想到香港是自己生於斯長於斯的地方,而且是後代安身立命之處,“並不要求大家都投入文化行業,但一定要有覺醒意識。”

香港中通社圖片

  在文化教育界一輩子,鄭培凱觀察到家庭教育的關鍵作用,父母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輔以學校和生活環境的影響,才能造就完善的人格,為文化的未來開創新機。在他看來,香港已經到了一個關頭,因為大形勢變了,怎麼認識到大形勢也牽涉到文化教育,此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中外文化藝術交流,“走出去”是香港更吃重的任務。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香港有責任講好香港故事,講好中國故事,而中華文化傳統也是重要一環。

  多次開講座的鄭培凱很注意文化傳播的質量,作為說故事的人,他直言,講好故事之前要先做好這個故事,如果僅是從翻譯層面介紹不是長遠之道,最主要的是,講故事的人要了解文化的魅力所在。

  不過,鄭培凱注意到一個現象,一些學者只講給學術圈裡面最精英的一部分人;而一些向普羅大眾講故事的人又浮於表面,未必能夠了解文化背後的精髓,所以,講好紛繁的中國故事,深入淺出就顯得格外重要。

  講好中國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角色,鄭培凱認為,從個人能做的角度而言,講好故事的關鍵,就在於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他以中國著名文化史專家沈從文為例。沈從文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研究中國服飾文化,七八十年之後,全國掀起漢服熱潮,這絕非無心插柳。“學術工作做得紮實,那麼下面的人就可以有所發揮。”

  鄭培凱說,文化傳統不是抱殘守缺,而是往前看,要有前瞻性,要開創新局面。只要我們盡心投入,文化藝術永遠不會褪色,香港在文化發展上可以引領潮流,“所有的人的努力最後能夠匯集起來,就好像支流匯到小河裡,最後匯到大河長江,浩浩蕩蕩。香港文化未來的發展,有賴於每個人都做好自己的角色。” (完)

【編輯:王瑶】

視頻

更 多
23秒答對全部20道題目!國安問答挑戰賽的冠軍居然是......
小作坊到大公司的標誌是什麼?“大疆教父”李澤湘給出答案
【通講壇】特朗普說過 他當選後24小時解決俄烏衝突,能做到嗎?
李娜李小鵬與香港學生分享交流 欖球玩起來!
內地企業出海第一步 業內專家:強烈推薦來香港
選舉賭局 美國大選百年來首次!讓人神經緊繃的,還不止這些
鋸子也能做樂器?李克勤演唱會同款鋸琴演奏來香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