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統老店經營陷困局 餐飲版圖正在改變分享到:
香港中通社9月4日電(記者 李明珠)在北角渣華道市政大廈經營約30年的大排檔東寶小館,最近因違反租約條款結業。曾經從街頭隱於鬧市的香港大排檔,現在似乎正逐漸消失。 香港作為美食之都,遠道而來的遊客和生活其間的市民,總能找到大飽口福的好去處,起源於上世紀的大排檔就是不少人的首選。 大排檔吸引顧客的,早已不是它是平價食堂,更多的是這里人聲鼎沸的煙火氣。無論是肩負生活重任的打工人,還是前途迷茫的後生仔,當夜幕降臨後,約上三五好友圍著圓桌而坐,一掃而光的不僅是食物,還有生活的苦悶,把酒言歡才是快意人生。 然而,上世紀70至90年代,政府鼓勵大排檔搬入熟食市場,街頭大排檔逐漸消失。但在熟食市場這個小天地里,川菜、泰國菜等各色菜系算得上應有盡有,吸引不少客人慕名而來。 香港餐務管理協會會長楊位醒向香港中通社記者介紹,香港十八區每個區都有6至8間綜合性的市政大廈,除了提供康樂活動外,亦會有街市和餐飲服務,基本上每一區的熟食市場里有30多間大排檔。 盡管港人鍾意大排檔獨有的市井氣息,但香港超過一半的公眾街市已有逾30年的歷史,熟食市場的環境也變得雜亂無章。部分街市依靠吊扇做天然通風,街市濕度高,衍生地板濕滑、通風差等安全隱患,鼠患問題也時有發生。 楊位醒直言,安身於熟食市場的大排檔確實環境不如酒樓,由於大排檔多位於街市樓上,而且街市附近沒有停車位,平時多靠街坊幫襯,若不是名店已經很難吸引顧客,生意確實愈發難做。 也正因此,街市內的大排檔也正在“退市”,香港熟食市場空置率也維持高位。政府於過去數年,已先後關閉三個空置率持續偏高的街市,其中就包括長沙灣熟食市場。 大排檔承載著數代港人的回憶,但隨著餐飲市場結構轉變,以及其他鄰近食店帶來競爭,如今大排檔的煙火味似乎正逐漸消散。如今,在香港多個鬧市區,不少咖啡店、主題餐廳興起,過往佔據一片天地的舊式傳統餐廳似乎正在失去版圖。 楊位醒也發現,自從新冠疫情之後,香港餐飲結構發生了很明顯的轉變。除了大排檔之外,酒樓也正在消失。 內地遊客不能忽視。沒有來自內地的消費群,不少酒樓慘淡經營,難以為繼。“通關”便是重中之重。 曾經,遠道而來的遊客,伴著霓虹燈的光影,隨意走入一間不起眼的茶餐廳,就可以品味到港式味道,讚歎一句香港美食之都名不虛傳。如今,這種仍對港式風格心生嚮往的顧客,或許是香港傳統餐飲業的一根救命稻草。(完) 【編輯:崔靜雯】
|
視頻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這位澳洲人因為什麼堅定選擇了澳門?
澳門回歸25周年|土生葡人:現在就是澳門最好的時代
澳門舉行升旗禮慶回歸25周年 市民:有強大祖國支持 澳門定會越來越好!
回歸25年 澳門工體委主任:國家真的很眷顧澳門
澳門新特首岑浩輝上任後首亮相 冀團結社會各界 推進澳門向前發展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