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來逾1800項海外流失文物回歸中國分享到:
![]() ![]() ![]() ![]() ![]() ![]() 香港中通社8月24日電 中共中央宣傳部24日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司長金瑞國指出,十年來1800余件(套)流失海外的文物已回歸祖國。 2020年12月6日,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北京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歷經160年漂泊的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故里”,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圖源:新華社 金瑞國在會上從四方面介紹文物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一是中國的文物保護意識持續深化,服務大局成效明顯。“堅持保護第一”、“保護文物也是政績”、“讓文物活起來”等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文物保護力度持續加大,保護狀況有力改善。包括完成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石窟寺等專項調查,公佈兩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總數達到5058處,國保、省保、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數量分別增加115%、58%、88%,長城、大運河、絲綢之路、傳統村落等重大文物保護工程相繼竣工等。 三是文物博物館改革持續推進,影響力大幅提升。類型豐富、主體多元、普惠均等的現代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全國備案博物館6183家,免費開放率91%,年度舉辦展覽增長144%、接待觀眾數量增加119%,“大美亞西亞”、“唐宋八大家”、“萬年永寶”、“何以中國”等展覽成為社會文化熱點。中國世界遺產總數達56項,中外聯合考古漸成規模,跨國文物保護合作紮實開展,文物進出境展覽異彩紛呈,流失文物追索返還亮點頻現,1800余件(套)海外文物“遊子”回歸祖國,文物成為促進文明交流互鑒的“金名片”。 四是文物治理能力持續增強,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國務院頒佈《博物館條例》、新修訂《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各地出台200多部地方性文物保護法規,113項文物保護領域國家和行業標準發佈實施。 【編輯:馬華】
|
視頻更 多
全球第四!香港首季IPO集資額升287%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來論更 多評論更 多
論壇更 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