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香港教育局長談國民身份:認知、認同、行動

分享到:
2022-07-22 21:22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7月22日電 “國民身份認同有三個層次:認知、認同、行動。”上任近一個月,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蔡若蓮22日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專訪時,談到自己對於國民教育的看法。


  香港回歸25年,國民教育直至近年才開始逐漸被重視。其中,通識科的一些課本內容和考試題目,曾經引起巨大爭議。

  蔡若蓮指出,通識科改為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之後,教育局不論在教材或教師資格上,都有了補足。教材編寫審核方面抓得很緊,希望能讓學生準確、系統認識國家發展,而且對“一國兩制”的觀念、對香港發展相關的重要事件,都能有全面準確的理解。

  但她也強調,未來還有很多要需要優化的地方,包括加強專業教師隊伍的建設、在課堂外延伸更多國情教育。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近日建議,在學校設立國民教育統籌主任,統籌校內國情國安教育的工作。

  蔡若蓮對此表示認同,“國民教育很需要中層主任去協調、規劃、動員,如果學校能够善用中層人手增加的機會,推動國民教育,將是一個非常好的舉措。”

  “增強國民身份認同上最重要的就是行動。”蔡若蓮強調,2021年10月11日,教育局正式要求全港中小學和幼稚園將國旗和國徽納入中小學教育。她指出,除要求學生參與每周升旗儀式外,教育局亦鼓勵學校結合重大日子,如七七盧溝橋事變等,讓學生了解歷史,慢慢培養國家情懷。

  此外,香港高中必修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要求學生必須赴內地交流,待兩地“通關”後,最快下學年出發,料每年約5萬人成行。如何讓交流做得更實更深,而非走過場?

  蔡若蓮介紹,內地遊學的內容包括歷史景點考察、國家最新經濟文化特色考察點等。出發前學校會有教材;遊學回來後,老師還會結合課堂學習,讓學生觀察記錄、反思,做成專題報告。“肯定不只去旅遊看看,而是真正全方位深入學習的設計。”

  她還指出,下一步教育局會通過姐妹學校的交流,建立兩地同學情誼,“未來無論是朋友圈的網絡,還是發展機會的網絡,都會不斷擴大。”

  從事教育工作近三十載,蔡若蓮寄語香港學生,“希望同學們能將所學知識與自己的價值、未來的夢想、人生的舞台結合起來,從個人發展層面建立對國家發展的認同。”(完)

【編輯:張明臻】

視頻

更 多
澳門回歸25周年 街頭巷尾氣氛正濃
香港房屋局局長的心願:在石屎森林中投下一束光
【通講壇】特朗普與周受資會面,TikTok禁令會有轉機嗎?
在香港見到兩個“劉雯”?國際超模教你合影秘訣
香港六大部門反恐演習 現場控制“恐怖份子”!
李家超:習主席講話指明方向 政府將與社會一同奮發改革
李家超夫婦落區中環灣仔 與市民共同感受聖誕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