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頭條

香港官民戰疫防電詐 年輕人勿網“迷”

分享到:
2022-03-12 16:55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香港中通社3月12日電 題:香港官民戰疫防電詐 年輕人勿網“迷”

作者 顏琨 

第五波新冠疫情以來,香港電話騙案數量持續增加,騙術層出不窮,更有騙徒趁疫情之危,偽冒衛生部門人士行騙。除政府需及時澄清新聞,普及防騙知識外,市民也急需提高警覺,多方查證。

香港去年共錄得1140宗電話騙案,其中以新冠疫情為由行騙的電話騙案共有51宗,損失金額達2185萬港元。隨著第五波新冠疫情形勢嚴峻,疫情消息未必第一時間得到澄清,更讓騙徒有機可乘,今年首兩個月已有8宗有關騙案,損失金額已達到369萬港元。

騙徒利用疫情,猖獗犯案,行騙手法也層出不窮。有騙徒假冒執法人員以涉嫌偷運疫苗為由詐騙,也有人以“安心出行”顯示曾到訪高危地區、大數據監測到疑似密切接觸者為由,索要市民個人資料和銀行戶口信息。今年初至今,反詐騙協調中心在最新騙案警示一欄中,四次公佈與偽冒衛生署職員詐騙相關的資訊。

近來更有騙徒冒充“來港馳援香港衛生防護中心人員”,說出受害者全名及身份證號碼,企圖以此套取其個人資料和住址信息。

“這需要有關部門在發布信息時更清晰透明,減少騙局發生的可能性。”香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接受香港中通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最近的詐騙案件發生後,警方第一時間就會告訴公眾多加防範。電話詐騙案件繞不開錢財,市民也要知道,政府的工作人員不會向市民要錢,詐騙案不難分辨。

為了減少電話騙案,香港警方也推出“守網者”計劃,在網頁宣傳“各電話營辦商必須在手機的‘來電顯示’中加入‘+’號,以識別源自香港境外的來電”等常識,普及網絡安全知識,提高市民防範意識。

值得注意的是,電話騙案的受害者已打破“多是長者”的刻板印象,去年全港電話騙案的受害人趨年輕化。數據顯示,四成受害人介乎18歲至40歲,他們大多擁有大專或以上學歷。

葛珮帆認為,年輕人群體在網絡上非常活躍,但他們在網絡世界中保護自己的意識還有待提高,對騙子的防範意識不高。所以政府和警方在網絡上進行宣傳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在網絡中,才會更好地接觸他們。”

對於虛假信息和假新聞影響正常抗疫工作,葛珮帆希望,可以盡快落實針對假新聞的立法工作,“像新加坡已經出台了在網絡上打擊虛假信息的法例,香港也應該盡快出台相關法律。”(完)

【編輯:石欢欢】

視頻

更 多
【通講壇】東部戰區開展聯合演訓,背後有這三點考量?
鄧炳強:感動市民明白維護國安重要性 現時香港仍面臨四大國安風險
22年的懷念 歌迷永遠寵愛張國榮
東江水供港60年 李家超:是國家與香港血濃於水的深情典範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剛結束 這家跨國企業就宣布在香港投資3億
香港七人欖球賽2025 超11萬次觀眾入場 遊客大讚香港是最棒的!
記者帶你走一圈!看首次於香港啟德體育園舉辦的七欖氣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