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關係搞砸了 歐盟準備以自己的方式應對中國香港新聞網4月2日電 特朗普開啟第二總統任期僅兩個來月,美歐關係上演“過山車”。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4月2日文章指出,特朗普上台後破壞了美國與歐盟的關係,導致歐盟在對美關係上陷入被動,行事變得更加謹慎,并開始以新的務實態度制定對華戰略,這種新的處事方式也體現在歐盟貿易專員塞夫喬維奇上周的訪華之行中。 歐盟旗幟。新華社資料圖片 觀察者網報道,文章提到,美國政府官員3月曾傳喚歐洲外交官,要求他們解釋為何公共和私人衛星運營商公佈了紅海地區的衛星圖像,這讓歐洲外交官們感到困惑——歐盟并不認為這些圖像屬於敏感信息,它們只是世界各地的機構每天都會發佈的普通圖像。但據了解此事的人士稱,特朗普政府堅稱這些衛星圖像危及美國國家安全。 直到《大西洋》月刊總編輯戈德堡披露了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群聊門”事件後,歐盟官員明白了美國為何如此大驚小怪。 戈德堡3月24日發文爆料,他近日在聊天軟件Signal被與美國防長華爾茲同名的用戶拉入“胡塞PC小組”群聊,這名用戶在群聊中透露了美軍打擊也門胡塞武裝的作戰細節。此事一經曝光,迅速引爆輿論,民主黨人藉此對特朗普發起抨擊,要求涉事官員引咎辭職。 《南華早報》認為,這一事件也說明了歐洲與華盛頓的官方思維是多麼脫節。自從特朗普上台以來,歐盟發現自己經常處於風口浪尖——不僅面臨關稅問題,受到特朗普擴張主義領土主張的影響,還成為其內閣反覺醒言論的目標。 文章形容,在這樣一個連口誤都可能導致外交抗議、關稅制裁或更糟後果的世界裡,歐洲官員們現在根本不願公開表態。上周,一位布魯塞爾的消息人士將其描述為“負鼠策略(Possum strategy)……低下頭,希望沒人看到你”。 這種新方法也有助於歐盟了解如何與其他國家打交道。歐盟委員會負責貿易和經濟安全等事務的委員謝夫喬維奇上周的訪華之行,充分表明了這種策略。這位歐盟貿易專員在中國訪問了三天,不僅與中方官員舉行會晤,還在中國歐盟商會進行了演講。然而除了寥寥幾條推文,外界幾乎不知道無法知曉更多消息。 過去4年裡,有著“歐洲最著名對華鷹派”之稱的馮德萊恩帶領歐盟在對華問題上采取了更加強硬的立場。在歐盟準備與中國展開重要外交活動之際,歐盟正面對特朗普發出的關稅威脅以及跨大西洋關係轉折點。近期,歐盟委員會對華語氣明顯軟化,言論也變得更加務實。 馮德萊恩1月曾表示,歐盟“有機會與中國接觸并深化雙邊關係,甚至在可能的情況下擴大我們的貿易和投資關係”。她次月在歐盟會議上又稱,要在與美國談判中采取“強硬”態度。談及對華關係時,她再次表態稱,她認為中歐“可以達成協議”,“甚至可以擴大雙方貿易和投資關係”。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上月就中歐關係相關提問回答表示,中方始終高度重視歐盟和中歐關係,願意同歐方加強各層級各領域的對話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面臨特朗普政府的多重施壓,仍有歐盟高官試圖借中國議題以求美國“網開一面”。西班牙《世界報》(El Mundo)3月31日刊發了一篇對於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的專訪報道。在談到美國總統特朗普對歐洲發動貿易戰時,卡拉斯極力宣稱:“貿易戰沒有贏家,如果美國與其盟友發動貿易戰,真正受益的是中國。這對於美國人和歐洲人來說都沒有任何意義。”這已不是她首次發表類似言論。 彭博社3月28日報道披露,有消息人士稱,歐盟願意向特朗普政府做出讓步,以說服美國取消部分即將對歐盟上調的關稅。具體而言,歐盟將列出一份清單,說明歐盟面對美國關稅威脅時可妥協的談判領域,包括降低自身對美關稅、承諾與美國相互投資,以及放寬針對美企的法規和標準。歐盟委員會的一名發言人拒絕回應彭博社的置評請求。 (完) 【編輯:紀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