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家!中國獨角獸企業數量全球第二香港新聞網3月31日電 在3月30日舉辦的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第二屆全球獨角獸企業大會上,《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正式發布,《報告》顯示,當前,中國共有獨角獸企業409家,總估值約為15068億美元,占全球獨角獸企業數量的近三成,數量位居全球第二。 公開資料顯示,獨角獸企業一般指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且具備獨有核心技術、獨特競爭優勢和市場潛力的未上市公司。 數據來源:《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25)》 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的有18家 《環球時報》援引《報告》稱,從分布領域看,中國獨角獸企業分布於集成電路與半導體、軟件與信息服務、新能源技術、人工智能、智能製造、新消費等12個領域。其中,人工智能、新消費與零售以及集成電路領域的獨角獸企業總估值位列前三,分別為4612億美元、2039億美元、1925億美元。從平均估值看,人工智能、電子商務、新能源智能汽車領域獨角獸企業位列前三,分別為75.61億美元、61.85億美元、54.31億美元。估值超過百億美元的超級獨角獸企業有18家。 從數量來看,新消費與零售、人工智能、集成電路、智能裝備、醫藥健康領域的企業數量位列前五,分別為66家、61家、54家、54家、43家,合計占比68%。 北京芯馳半導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仇雨菁表示,中國龐大的市場為本土獨角獸企業提供了獨特的優勢。尤其是在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的趨勢下,大量創新企業迅速崛起,本土的供應鏈也隨之飛速發展。 她舉例說,中國在汽車半導體產業方面的創新能力正在不斷提升,為全球市場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牛津大學領導委員會成員戴維·約翰遜表示:“中國的獨角獸企業是一個奇跡。中國政府幫助中國的獨角獸企業發揮最大的潛力,而歐美地區更多尋求的是獨角獸產業的商業化,而非鼓勵創新。” 各國獨角獸企業仍有巨大發展潛力 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許心超在論壇上表示,儘管全球獨角獸企業正在蓬勃發展,但仍需要清晰地看到當前全球獨角獸企業的發展面臨諸多瓶頸,比如創新與人才短缺、國際貿易壁壘以及安全性問題。 根據長城戰略咨詢去年7月發布的《GEI世界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2024》,在烏克蘭危機、能源價格飈升等宏觀因素的作用下,2022年全球經濟逐漸步入增長乏力狀態,獨角獸企業數量的增速也在放緩。 戴維·約翰遜表示,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獨角獸企業仍有巨大的發展潛力。他認為,新的機會總是在不斷湧現,尤其是在人工智能、綠色技術等領域。他建議繼續在這些領域開展聯合研發,比如推動環境保護、發展綠色經濟等。他強調,面對這些挑戰,各國企業必須攜手合作,因為“一個人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 國際大學創新聯盟的孫萬松在論壇上提到,目前歐洲的獨角獸企業估值嚴重被低估。他表示,歐洲的獨角獸企業應該與中國的企業和市場開展深度合作。未來,全球範圍內的科技合作和市場合作將成為全球獨角獸企業最重要的需求。 合作應對多重挑戰 談及中國獨角獸企業如何更好地發揮作用,戴維·約翰遜表示,需要思考如何將在中國開發的、產生巨大影響的技術和產品進行推廣,更好地在全世界開拓市場。他認為,答案就是繼續促進合作,并在貿易領域保持開放和尊重,“為了讓全球獨角獸產業繼續蓬勃發展,我們需要開放的市場,需要進步的理念。” 仇雨菁表示,以汽車半導體產業為例,加強國際合作是提升汽車芯片產業國際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汽車芯片企業全球化,一方面需要持續踐行車規認證領域國際及國內最高安全標準和相關法規的要求,另一方面還要積極拓展國際合作。 除獨角獸企業外,瞪羚企業作為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的代表,也開始受到更多關注。瞪羚企業通常具有成長速度快、創新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特點,更多地聚焦於中小企業群體。與獨角獸企業不同,瞪羚企業更多的是跨過創業初期後,在較短時間內以超常規速度發展,并且在技術、商業模式或產業組織形式上具有強大的創新能力。(完) 【編輯:李雪萍】
|